由“消字号”抑菌膏引发的“大头娃娃”事件近日取得最新进展,工作组确认涉事产品含有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公安部门已传唤涉事企业主要涉案人员。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仍有大量“消字号”产品鼓吹疗效,当成药品高价销售,而贴牌代加工市场同样活跃依旧,审批监管亟待加强。
“对湿疹很有用”“效果很明显”“一次就好了”……
在电商平台上,标榜具有修复功能、可以治疗湿疹的“神药”层出不穷。热销之余,越来越多家长开始在留言区询问“这个有激素吗?”“是不是‘消字号’?”
1月17日,福建省漳州市“欧艾抑菌霜”事件处理工作组通报调查处置进展情况,确认涉事产品含有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公安部门已传唤涉事企业主要涉案人员。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消字号”产品乱象并未消停,代加工市场依旧活跃。

乱象
“消字号”还在鼓吹疗效
打开电商平台搜索“湿疹膏”,随处可见主打“宝宝专用”“草本配方”的网红产品。其中,一款所谓的七效修复膏正在参加年货节促销活动。页面显示,该产品月销量超过1000份。此外,还宣称入驻全国数千实体店销售。
包装盒上,这款产品赫然标出“抑菌、滋润、修复、舒缓、收敛”等字眼,而详情介绍中,也列有“改善脱屑、缓解红痒、局部退红”等功效。通过实体店图片,还能看到“湿疹克星”等广告语。记者咨询客服,确认是否能够治疗湿疹,对方很快给出肯定答复,并表示产品为“消字号”。
所谓“消字号”,意味着这款产品取得的是消毒产品批号。根据《消毒管理办法》,消毒剂、消毒器械和卫生用品生产企业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后,还应当取得所在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方可从事消毒产品的生产。根据规定,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顶着“消字号”却大肆鼓吹疗效的情况并非个例。在电商平台上,另一款由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婴幼儿肌肤护理霜也标榜可以“舒缓止痒、重建屏障”。客服进一步解释,称产品“主要针对婴幼儿湿疹、口水疹、淹脖子等皮肤问题的护理,适用于全身涂抹,一般1到3天恢复。”而关于批号,对方也迅速给出“闽卫消字”的答复。

与药品相比,这类产品往往售价不菲。一支12克装的“消字号”护理霜标价就高达68元,部分30克装的“消字号”抑菌霜甚至卖到每瓶298元。
在线下实体店,“消字号”产品同样被当成药品出售。记者来到位于朝阳区青年路附近的一家药店,发现货架上摆放着多款湿疹膏。
“这些都能治皮炎、湿疹,还有小孩过敏也可以。”店员主动向记者推荐两款宝宝专用的湿疹膏,许可证号分别显示为“赣卫消证字”和“桂卫消证字”。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消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