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盐津铺子、董小姐等薯片被检出潜在致癌物丙烯酰胺 该不该恐慌?

  据了解,2005年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根据已有资料,对食品中的丙烯酰胺进行了系统的风险评估。同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对发布了总结报告,指出某些食品中含有的丙烯酰胺可能会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因为根据动物实验表明,丙烯酰胺能够致癌,但是从动物实验推导到人体,以及对丙烯酰胺人体的致癌机理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普工作者云无心表示,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丙烯酰胺存在于很多食物中。日常生活中食用的各种高淀粉食物在低水分下高温处理,都很容易产生丙烯酰胺,本次被检测的薯片就是其中一类。具体含量受各种因素影响,含量波动很大。丙烯酰胺是2A类致癌物,但是食物中的这些含量能增加多少风险,没有数据。

  检出丙烯酰胺不必恐慌

  “致癌”两个字,令不少人感觉恐慌,但抛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阮光锋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4个国家和地区获得的数据表明(2002-2004年),丙烯酰胺含量较高的三类食品平均值从高到低是:咖啡及其类似制品,平均含量为0.509mg/kg,最高含量为7.3mg/kg;高温加工的土豆制品(包括薯片、薯条等),平均含量为0.477mg/kg,最高含量为5.312mg/kg;早餐谷物类食品,平均含量为0.313mg/kg,最高含量为7.834mg/kg。

  阮光锋表示,由于饮食习惯不同,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也有差异,比如我国香港的数据显示,薯片中的丙烯酰胺含量最高,为每千克1500至1700微克。虽然从数据来看,一些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还不低,但其实人们总体上吃进去的丙烯酰胺并不多。与其针对薯片中的丙烯酰胺,倒不如重视薯片中油与盐的高含量。

  中国人摄入丙烯酰胺最主要的来源是炒菜,根据目前的科学证据,没必要对这些食物中的丙烯酰胺感到特别恐慌,所有物质有没有毒全在于能吃进去多少。有科普作者建议大家做到食物多样化(不偏食)、均衡营养、少吃高温煎炸烘烤的食物,这样就能减少包括丙烯酰胺在内的很多健康风险。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平均水平是每人每天20-30微克,我国的平均摄入量大约是18微克(以60公斤体重计),这个摄入量总体来说是安全的,不用太担心。

  阮光锋也建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还是应该尽量改进食品加工工艺和条件,研究减少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可能途径,探索降低乃至可能消除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

  对消费者来讲,日常烹调食物时,尽量多蒸煮炖、少煎炸烤,不要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太长,这样有助于减少丙烯酰胺生成。平时注意饮食均衡,减少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这样也能减少丙烯酰胺可能的健康影响。

  来源: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薯片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