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中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4073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884万户;光纤用户的渗透率已从提速降费工作启动前的34%,到今年3月底达91%,100M家庭宽带已成为百姓的主流选择。各大运营商大力推广的免费宽带、优惠套餐等功不可没。
但扣费突如其来、取消麻烦重重,免费宽带用起来提心吊胆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音江表示,部分运营商打着免费体验或优惠套餐的旗号,到期后没有提示自动扣费;有的以免费体验强制开通收费项目,这些都明显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一方面是其收费方式具有隐蔽性,消费者通常很难发现,即使发现也很难举证维权;另一方面是违法成本太低,就算消费者拿到维权证据,运营商通常也只是退费了之,与其获取的大量费用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陈音江说。
提速降费还应重服务 留住用户不能靠“挖坑”
“宽带到期后怎么办”是目前用户普遍面临的问题。一方面,运营商强制要求用户在退网时归还全套设备甚至包括包装箱、小配件,不仅难以实现,也不符合宽带设备折旧率极高的规律。另一方面,相对于手机业务的短信提示、APP查询等服务方式,各大运营商的宽带服务还不完善。
“宽带合约到期,运营商本该提前一个月主动提示用户,方便用户自由选择续约、调整套餐或退网。”付亮说,由于缺乏提醒突然收费,即使实际定价并不高,也会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而免费宽带这类交叉补贴一旦过度,不仅会带来无序竞争,还会给用户造成捆绑与限制。随着携号转网的到来,手机被绑定了宽带业务,用户可能将面临难度极大的“转网工程”。
钟翠霞表示,运营商争取宽带用户,提高网络质量、提升客户服务才是根本。
陈音江提示,运营商不应通过隐蔽的欺骗和误导手段来获取短期利益,而应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同时应不断加大电信运营企业的举证责任,提高其违法成本,一旦发现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问题,要及时依法严厉查处并公开曝光。消费者也要不断提高依法维权意识,不轻易授权开通免费或优惠项目,定期索要或查看收费明细,发现问题依法维权。
(新华社记者 何曦悦)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