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电商派Pro 李松月
“京东点评”低调上线
京东又开始搞事情了。
日前,京东在“秒送”频道低调上线“京东点评”板块,包括找美食、住酒店、挑好物、去哪玩、选家政等,基本覆盖了京东的外卖、即时零售、酒旅、家政等本地生活业务。

图源:京东App
对此,京东方面回应称:“是上线了,京东点评功能目前正处于测试阶段,针对于部分城市部分用户随机开展的,具体功能包括酒店、景点的点评等,暂时没有商业化。”
从京东点评的页面来看,其双瀑布流的信息展示,颇有些类似小红书等图文内容社区,有不少用户在此分享点评,其他用户点进去以后可以直接跳转购物链接。

图源:京东App
进入点评后还可以看到,除了关于贴文的评论板块以外,京东还将相关门店的评价内容接入了进来,方便用户决策。
同时,京东官方还设置了一些话题。比如#影音党必备高清平板种草清单#整合了平板产品的相关用户评价,并提供了相关产品的排行榜,目前已得到近800万人浏览。
目前看来,京东此举似乎意在通过内容种草与真实评价构建本地生活服务闭环,以“货找人”逻辑撬动用户的消费决策链路。在这背后,或许是京东为提升本地生活业务效率而采取的又一关键落子。
日前京东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其第三季度收入2991亿元,同比增长14.9%;经营利润从116亿元增加至148亿元,但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从117亿元大幅下降至53亿元。
考虑到京东今年以来对于外卖、酒旅等新业务的投入,这一利润波动也是京东战略取舍下的必然代价。
对此,京东CEO许冉在财报会上表示,管理层会考虑长期的投入产出,目标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一方面追求单量的增长,同时也会逐步释放外卖业务的规模效应,提升UE,最终将外卖业务打造成为一个可以自己独立生存的业务。”
在此背景下,外卖等本地生活业务的整合和效率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京东点评的推出,正是在用户决策路径的基础上,通过真实评价与内容种草相结合,试图缩短从“看到”到“买到”的链路。
短期来看,点评业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平台用户的粘性和活跃度,并提升交易转化率;
长期来看,如果京东真的能够建立起完整、品质化、深度的商品评价体系,无疑有助于其将更多的低频电商用户转化为高频即时零售用户,同时用内容溢价替代价格竞争,吸引更多的高价值用户。
本地生活转向“内容”竞争
事实上,本地生活服务的竞争早已从单纯的补贴战、流量战,转向了内容生态与用户信任的深层较量。
就拿“点评”来说,其本质是通过真实用户的消费体验沉淀,构建起平台的信任基石。无论是餐厅口味、配送速度,还是服务细节,每一条带有具体场景的评价内容都能成为消费者决策的核心依据。
目前行业影响力最高的大众点评,于2015年和美团合并,此后便成为了美团到店、酒旅业务的核心流量入口。尤其是面向商家的一系列广告产品,更是其重要的利润来源。

图源:大众点评App
而在面对本地生活行业新一轮竞争时,大众点评也凭借其多年构建起来的内容生态护城河,屡屡发挥出关键作用。
比如京东凭借“品质外卖”的定位强势切入外卖市场时,美团立刻对大众点评的“品质外卖”栏目进行了升级,强化“真品质、真堂食、真评价”的心智。
9月,已经将淘宝闪购推向外卖大战的阿里,又宣布旗下高德地图推出“扫街榜”,致力于打破“被设计出来的美好”,并承诺这一产品永远不商业化。

图源:高德地图
当时高德地图CEO郭宁表示:“真实是榜单的核心生命力,扫街榜的核心目标就是真实反映用户的选择。我们相信,提升消费信任一定有助于提振消费信心,有助于让商家专心经营、顾客安心消费,让线下服务业更健康可持续发展。”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