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内增设鲜活食材展示区,强调“看得见的新鲜”;厨房改为全明档,烹饪过程一览无余。
装修转为原木色新中式风格,环境更舒适,适配多人堂食、家庭聚会的轻正餐需求。
招银国际的研报显示,太二的“鲜活模型”并非轻量尝试。以大型门店为例,每家翻新投入高达180–200万元,工期约45天。
但回报同样可观:工作日翻台率稳定在4–5次,周末更能冲到6–8次,远超集团整体水平。
对于面积较小的门店,则有一套“轻改造”方案:投入20–30万元,几天即可完工,同店销售平均提升约30%。
二季度,太二加速调改,已有57家门店完成改造。一些非调改门店,门店也开始强调“鲜活”的卖点,并且进行菜单结构的调整。
最新财报也显示了一些积极迹象:太二的客单价从 71 元回升至 73 元,太二同店销售的下滑幅度在 2025 年第二季度逐月收窄。
管理层透露,下半年计划再调改 100–150 家。若一切顺利,鲜活门店将达到 157–207 家,约占太二总量的三分之一。
太二的 5.0 鲜活转型,本质上是九毛九对困境的正面回应:与其死守旧模式,不如主动求变。
这一战能否成功,将决定九毛九能否熬过寒冬,也会给同行,尤其是大单品店,提供一条可复制的生存样本。
03
货品销售大增140%
多款商品上线山姆
中国餐饮正在进入存量时代,餐饮市场竞争激烈,消费需求亦不断变化。餐饮企业更加拼效率、拼供应链与抗风险能力。
2021年,九毛九集团投资建设的全国供应链中心在广州南沙奠基,总投资五亿,以大湾区为中心,通过中央厨房辐射全国餐饮市场。
如今,这座供应链中心已提前进入试运营,不仅覆盖核心品牌食材的粗加工与配送,还开始承担外销产品生产、商超供货以及线上零售的任务。
而在最新季度,来自货品销售的收入,从5496万提升至1.32亿,同比大增 140%,占据总收入的比重从1.8提升至4.8%,这是集团整体收入中唯一实现高速增长的板块,凸显供应链商业化的潜力。

在山姆会员店,九毛九九上线了太二青花椒酸菜鱼、太二松鼠桂鱼、九毛九西北卤牛腱拌凉皮、九毛九手抓烤羊排等菜品,表明其产品力受到零售端的认可。
随着供应链中心逐步达产、对接更多第三方客户,九毛九的供应链业务将形成“门店 + 外销”的双轮驱动。
并且,公司通过数智化转型,将赋能供应链各环节的计划和调度,提升周转速度,降低库存水平、食材损耗率,同时确保食材的新鲜度。
对外开放供应链的本质,是把企业的“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引擎”。 这一布局为九毛九提供了一条餐饮主业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它未来能否成长为类似颐海国际或蜀海供应链,仍值得持续观察。
小结:
关店,是瘦身,升级鲜活,是提质,卖活供应链,是开源。
九毛九的这份财报,折射出当下餐饮行业的残酷现实:扩张红利消退,行业全面进入存量博弈。在这个周期里,没有企业能再靠“加门店”和“小修小补:赢得未来。
这三板斧能否真正逆转颓势,仍待市场检验。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九毛九的选择,是自我革命。也是所有身处寒冬的餐饮企业必须面对的抉择。
来源:职业餐饮网 张铎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