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英格卡的压力不仅来自宜家,在整体消费增速下降与市场竞争加剧、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荟聚购物中心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也因此,对英格卡而言,此番出售旗下购物中心,或许是其回笼资金、改善现金流的最优解。
更重要的是,英格卡所持的10个荟聚购物中心以重资产模式为主,且福州、西安、上海等七个项目均处于运营初期,要实现资金的正回流仍需漫长的时间。
此番出售过后,企业能够转向轻资产运营,不仅能够降低项目的运营成本,还能迅速的补充现金流,提高运营效率与灵活性。
此外,基于目前消费基础公募REITs的热火,也有市场人士猜测,英格卡此番操作是否有意做Pre-REITs基金,提前进行资产培育,剑指公募REITs市场。
不过,考虑到此次接盘方均为险资,这类资本对于不动产的退出并没有那么强烈,也因此,这一猜测是否成立,仍需静待答案。
泰康们的考量
事实上,泰康参与的这场收购,只是险资深度介入中国商业不动产市场的缩影。
过去几年,新华保险、中邮保险、大家保险等险资机构,接连下场收购零售行业、办公项目以及长租公寓等不动产。
根据仲量联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保险公司正成为中国内地商业地产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2022年至2024年期间,保险公司在中国内地商业地产的直接投资达93亿美元,投资规模与英美等成熟市场相当,并居亚太区市场首位。
2025年上半年以来,险资仍在持续下场,其中,中邮保险牵手中东主权投资机构,完成对上海博华广场的收购;建信人寿斥资56.85亿元拿下上海外滩核心区超高层写字楼,新华保险联合中金资本成立基金,接连接盘14个万达广场项目;阳光保险参与收购48座万达广场;大家保险35.4亿接盘瑞安房地产旗下的佛山岭南天地、岭南购物中心项目……

数据来源:公开报道、商业客整理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人寿、建信人寿等险企在不动产项目上的投资显著加速,合计新增投资金额达到47.47亿元,较去年同期激增超6倍。
有业内人士表示,险资是成为房地产市场大宗交易的积极参与者,尤其偏好核心城市优质资产,比如北京、上海的写字楼、长租公寓及商业综合体。
险资布局商业不动产的配置热情,一方面基于债券利率下行与稳定收益需求的矛盾。
观点新媒体查阅发现,当前,低利率环境下,传统固收类资产的收益率持续下降,最新数据透露,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仅有1.73%,银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也在密集下调。
相比之下,在政策支持下,写字楼、零售商业、长租公寓等项目不仅能够提供稳定的租金收入,还具备抗通胀特性,精准契合保险资金对"收益可预期、风险可管控"的核心配置需求。
另一方面,近两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深度的调整期,部分企业因转型、融资需求,将大量的优质持有型不动产摆上货架,这无疑也为险资提供了高性价比的投资机会。
回到本次的交易当中,传闻提出,英格卡承诺在此次投资期间,泰康人寿等险资的回报率将达到7%,这显然要高于债券、银行理财等收益率。
不仅如此,目前,消费基础设施公募REITs已然进入常态化发行阶段,如若后续荟聚购物中心能够成功申报公募REITs,泰康们能够从中获得的利益将更为可观。
来源:观点网 龚丽欣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