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天候科技 王小娟
年销售额迈过千亿大关,门店扩张正值“狂飙”之际,一路高歌猛进的山姆会员店,却被几款看似寻常的“大众”商品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未作沟通的情况下,山姆在近期悄然下架了太阳饼、米布丁等一批备受追捧的独家或自有品牌商品,而在同样的位置上,出现了“低糖好丽友派”、卫龙魔芋爽、溜溜梅等随处可见的大众消费品牌商品。
这让“山姆选品降级”等相关话题近期频上热搜。一些消费者认为,这种“选品降级”严重背离了会员店的“严选”初衷,并使其高昂的会员费价值大打折扣。
很快,山姆下架了这些产品,并表示会将消费者意见纳入后续选品策略考量。
一场看似平常的商品轮换,之所以迅速演变成一场公开的信任危机,是因为它直接触及了山姆商业模式的根本。中国消费者支付年费,购买的不仅是购物资格,更是一份对“稀缺性”与“高品质”的隐形契约。当山姆的货架与普通超市日益趋同,这份契约便有了被撕毁的风险。
风波背后,也是山姆在高速扩张之路上遭遇的必然挑战。为支撑门店网络的快速铺开与业绩的持续增长,采购策略是否必须向覆盖面更广、流转更快的大众商品妥协?规模化与品牌独特性之间的矛盾,被这次事件清晰地摆上了台面。
在Costco步步紧逼、盒马等本土对手虎视眈眈的背景下,任何动摇会员信任根基的举动都可能是致命的。山姆已然站在一个十字路口。
一张“贬值”的会员卡
这场风波始于山姆最近的货架调整。
不少消费者发现,山姆悄然下架了太阳饼、米布丁、低糖蛋黄酥等复购率高,且只有山姆销售的口碑商品,取而代之的是低糖好丽友派、溜溜梅、卫龙辣条和徐福记燕麦藜麦蛋糕等大众品牌产品。
尤其是“低糖好丽友派”引发消费者争议。山姆宣称这款产品“糖分减少80%”、“可可含量增加30%”,但消费者实测体验却大相径庭。
上线一个月,产品评论区迅速累积了300余条差评。“看到低糖才买的,但实际吃起来太甜了”,一位会员在商品页面留言道。更专业的消费者则指出配料表中含有“起酥油”(含反式脂肪酸)、“安赛蜜”(人工甜味剂)等成分。
更大的不满源于品牌自身的信任危机,山姆此前以选品严格而著称,但好丽友在2022年时深陷“配料表双标”风波,尽管当时官方澄清全球配方一致,但品牌形象已严重受损。
争议背后更是会员对于会员价值认知的彻底崩塌。消费者支付260元(卓越会员680元)年费,购买的不仅是购物权限,更是一种身份认同的“中产滤镜”。
当山姆的商品稀缺性不再、同质化加剧,消费者们是否还愿意继续付费,成为山姆需要直面的问题。
一位长沙的山姆会员对华尔街见闻表示,自己一般是想在家做烤肉时,就会去山姆买各种肉,所以这一次争议的产品对自己倒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想想花钱办卡进的会员超市,卖的东西就是家门口就能买到的东西,会员费确实很不值,现在还没有想好之后要不要继续付费。
面对质疑,山姆曾解释这些均为“特供款”,与市面普通商品不同。不过消费者对于这个解释并不买账。
“在山姆APP里搜盼盼是搜不到的,搜英文拼写PANPAN,就搜出来了。”一位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分享道。货架上那些印着“PANPAN”、“chacheer”等洋气名称的商品,撕开包装后实则是安徽盼盼、洽洽瓜子等大众品牌。并且,部分特供产品与普通版本差异甚微。
选品降级伴随的还有会员权益缩水。
多位卓越会员在社交媒体上反映,原先充卡赠送的洗车券、洗牙券等增值服务已取消,仅剩“消费满2000返20”的返现活动。有会员算了一笔账:“若年消费1.3万元,680元的卓越会费相当于为每笔消费额外支付了5.2%的‘会员税’,而会员本身的积分返利远不足以抵消这一成本。”
此前,山姆因品控问题频频受到质疑。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山姆相关投诉超1万条,且不少指向食品品质问题。
当选品不再稀缺,当品质不再有保障,消费者们自然要重估山姆会员的价值了。
“千亿山姆”炼成记
在这一波争议之前,山姆长期是中产超市的代表。
山姆会员店的中国故事始于1996年。那一年,沃尔玛在深圳同时开出一家沃尔玛购物商场和一家山姆会员店,开启了在中国市场的双轨探索。
最初20年是漫长的蛰伏期。截至2015年,山姆在全国仅有12家门店,平均每年开店0.6家,会员数量刚突破150万。彼时的中国市场,付费会员制还是陌生概念,消费者难以理解“先交钱再购物”的模式。
转机发生在2016年,那一年,掌舵山姆中国业务的总裁文安德(Andrew Miles)做出两项关键决策:将会员年费从150元大幅提高73%至260元,并加速门店扩张。
“个人会籍年费必须是一年260元。如果有会员接受不了这个数字,那他们就不是我们的目标用户。”文安德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我们需要通过这次升级去完成会员筛选。”
涨价带来阵痛,但效果显著。会员数量不减反增,续卡率稳定在80%以上,到2019年超过200万。同时期门店扩张速度提升至年均3.5家,是此前20年的近6倍。
2020年成为山姆“狂飙”的起点。当传统商超陷入闭店潮时,山姆以每年5-6家新店的速度加速扩张。截至2025年7月,门店数量已达56家,还有不少门店正在筹建当中。
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