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消费频道 >> 正文
收缩香港业务,欧莱雅香港裁200人

  来源:化妆品那些事 尹莹

  欧莱雅香港真的裁员了。

  近日,小红书有人爆料称“欧莱雅香港分部计划裁员90%”,不过欧莱雅很快对此否认。

  7月8日,香港多家媒体再度报道,“欧莱雅集团香港分部将与中国内地分部合并,预计裁员超200人,部分员工需调往广州工作”。有匿名员工透露,早在6月27日公司就已开始通知,裁员规模超过200人,9月底前全部离职,仅保留少量人员维持运作。还有网友感叹,“工厂主管级别以上都快轮两轮了”。

  这一次,欧莱雅官方对行业媒体回复称“数字不实”,但并未否认裁员事实,至此,欧莱雅香港裁员大概率成定局。

  欧莱雅为何会集中调整香港业务?裁员背后,到底是市场“唱衰”,还是集团在进行一次战略“升级”?

  01

  欧莱雅裁员的背后

  若将时间线拉长,欧莱雅对香港分部的调整早有伏笔。

  早在2020年疫情期间,欧莱雅就曾传出在香港分部进行过大规模裁员,涉及品牌部门约60名员工。公司当时表示,消费者已从实体店转向线上,部分职位“不再是未来发展的一部分”。

  去年12月,欧莱雅大众化妆品部门传出陆续裁员;今年4月,新华网报道称,欧莱雅中国旅游零售部门正计划裁员,且该部门裁员比例或高达50%;尽管今年7月初的“裁员90%”传闻被否认,但集团同时承认“正评估香港分部与内地业务的协同空间”。

  欧莱雅财报数据显示,近5年其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均呈现上涨趋势,但从2022年开始,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增速出现明显放缓,到2024年欧莱雅净利率增速同比下降0.2%。分区域看,2024年包括中国在内的欧莱雅集团北亚区营收同比下滑3.2%,是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地区。中国市场营收也出现个位数下滑,这是欧莱雅中国业绩近1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欧莱雅已在中国内地市场进行多番调整,包括启用苏州智能运营中心、搭建南通高档化妆品智能运营中心、关闭旗下彩妆品牌NYXPROMAKEUP的天猫海外旗舰店和美即线上旗舰店等。

  一系列改革之下,欧莱雅中国的市场表现依旧未达预期。根据财报,欧莱雅2025Q1的销售额为117.3亿欧元,实现了4.4%的同比增幅。北亚区营收同比增长6.9%,但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日本和韩国市场,中国市场的业绩与去年基本持平。

  在这种情况下,欧莱雅选择裁员降本,提高效率。

  首先,近年来中国内地在数字和电商领域展现出强劲实力,“双十一”期间欧莱雅在天猫美妆品类霸榜,近三年天猫“618”期间欧莱雅均取得美容护肤品牌榜TOP5的亮眼成绩。虽然国内电商渠道拉动了整体销量,但也推高了品牌的履约成本、促销投入和平台佣金等流程费用。尤其是在目前流量价格呈几何倍数增长的驱使下,为了在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维持利润率,欧莱雅就必须对大中华区整体运营模式进行优化和整合。

  其次,香港本地的人力、租金及营运能力成本普遍较高,导致维持分部独立运用的单位成本远高于内地。正如网友提到的“欧莱雅砍掉人均成本4万港币的香港团队,转用广州1.5万的内地员工”。对于跨国企业来说,这些成本直接拖累了区域利润表现,也削弱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欧莱雅通过大规模裁员和调岗、合并香港与内地团队、核心决策与运营职能北移广州等举措来释放协同效应,降低重复支出。

  再者,当数字化成为核心增长引擎,香港团队的比较优势却在传统零售领域,但过去消费者“赴港买化妆品”的价格优势正在削弱。如今内地电商平台的流量优势、免税店的设立等,减少了对香港零售渠道的依赖,这种能力的错位导致欧莱雅香港分部难以贡献集团需要的增长动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保留庞大且独立的香港团队已失去其必要性。

  欧莱雅通过此次裁员与整合,实质上是在对整个大中华区业务进行提效重组,既是应对利润压力的被动选择,也是提升运营效率的主动调整。

2页 [1] [2] 下一页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