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悬崖勒马的海底捞,仍在悬崖边

  从疯狂开店到2021年底前一口气关掉300家店,海底捞2021年亏掉了41亿元,比之前三年净利润总和还要高。悬崖勒马之后,海底捞能重回神坛么?

  红遍天下的海底捞,正面临困局。

  “目前的苦果只能由我们自己一口一口咽下去。”这是2021年11月5日,海底捞宣布“年底前关停300家门店”公告里的最后一句话。

  3个多月后的2022年2月21日,海底捞发出盈利警告:2021年预计净亏损将达到38亿-45亿元人民币(最终亏损为41.6亿元人民币)。这是海底捞公布财报以来第一次全年亏损,即便2020年上半年疫情导致大面积关店,最后也只是上半年亏损而已。

  紧接着9天后,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宣布退休。

  海底捞股价也一落千丈,市值只剩下700多亿港元,相对市值巅峰时已蒸发3800亿港元。张勇坦然承认了自己的误判。有人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也有人说这不过是张勇精心布的局,高位套现了15亿港元,他早跟这场灾难撇得干干净净。

  现在,“第一服务员”杨丽娟被推向公司掌门人的位置,让海底捞服务员“麻雀变凤凰”的逆袭神话再上一个新台阶。接下来,她的任务是用“啄木鸟计划”剔除公司的病灶。

  1

  张勇离场

  2010年黄铁鹰教授所著的《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大卖,海底捞也因此成为众多企业研究、学习、模仿的榜样。不过张勇说自己是稀里糊涂被架起来了,他2011年在微博上写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就是海底捞的现状”。

  2015年,海底捞已成为中国服务业的绝对标杆,张勇却表示“非常焦虑”。他努力拆掉自己身上的光环,为被过分神化的“海氏大家庭”祛魅。

  他说:“我就是个资本家”。他不想做张大哥,他是张老板。

  “我最烦别人一见我就向我请教海底捞的管理之道。”2015年张勇在一次记者采访中说,“如果有别的挣钱门道,我肯定不干餐饮,太累。”他说自己没把海底捞做成“伟大企业”的愿景,这都是外界强加给他的。挣很多钱享受人生才是他的本心。

  这个话到底是他与一家之长“张大哥”的人设告别,还是“怕风停,就摔死了”(张勇语)而选择的自黑行动,我们不得知。但2015年之后海底捞进入了拐点,是不争的事实。

  2015年,海底捞开始举债购买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外加后来的店面扩张,导致公司需要自筹和向金融机构的借贷,增加了债务压力。要知道2016年之前,它还没有长期负债,融资也主要以短期负债为主,且债务较轻,财务杠杆较低。

  2015年海底捞门店有146家,从2010年到2015年平均每年新增门店不足20家。即便在2013年mall业态兴起(社区、街道餐饮场景被其替代),餐饮业另一个明星西贝抓住机会狂奔的时候,它依然稳健扩张。但2016年之后,很多mall里的优势位置已经被抢占一空,海底捞却开始了大规模开店的狂潮。

  海底捞加速开店,离不开其2018年的上市计划。

  2016年海底捞开店30家,店铺达到176家。2017年开店97家达到273家。2018年开店193家达到466家。它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大规模复制店铺的能力。2018年上市之后,它并没有减速,到2019年其店铺总数达到768家。

  当时餐饮行业的火爆,让人们看到了它身上无限的可能性。但实际上,正如张勇自己所说,“公司哪个脚趾头疼,他自己最清楚”。 

  随着店铺的增多,海底捞的营收从2016年的78.1亿,暴涨到2019年的265.6亿。虽然单看数字增长激动人心,但随着店铺的增多,海底捞的单店营收却在不断缩窄。2016年至2019年期间,从4436.4万降低到3457.8万。

  海底捞激进的扩张策略以及负债经营下的高昂经营成本和融资成本,致使企业出现收入增长但利润增长收窄的问题。

  在2016-2019年期间,公司财务费用支出的增长幅度要远高于企业利润的增长幅度。公司的利息支出从816.7万增加到2.37亿,平均到单店的利息支出从4.6万增加到30.9万。公司还拿出巨额资金购置固定资产,随着固定资产的提升,公司的折旧和摊销成本不断提升,从2016年的2.9亿提升到2019年的18.9亿,平均到单店从162.5万提升到246.2万。 

  不只是财务成本高企,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的存货总额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由2016年的4106.5万元增至2019年的12亿元。存货周转率由2016年的79.63%骤降至2019年的13.57%,存货周转天数由2016年的4.93天上升至2019年的27天。这也进一步抬高了公司的仓储管理成本。

  单店收入降低,但成本飞升,海底捞的单店净利润从2016年到2019年逐渐降低,分别为555.7万、437.4万、353.9万、305.6万。为了提升净利润,海底捞曾多次尝试涨价,但大众的反抗情绪开始越来越重。

  但在这样的数字面前,且在疫情严重的2020年,海底捞依然选择扩张。2020年下半年,行业热钱翻滚,融资也容易,张勇提出了抄底的说法,想逆势收割市场。海底捞早期那种高高在上、挑剔的开店态度不复存在,它的扩张速度几近疯狂,甚至出现了一公里之内两家海底捞的现象。

  2020年海底捞新开530家店,店铺数量增长到1298家。但这一年它的单店净利润骤降至23.9万元,单店净利率从2016年的12.5%降至1.08%。

  虽然赚钱的能力越来越差,但逆势扩张的海底捞股价涨幅却超过90%。

  股价在上涨、店面在扩张,但对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张勇也非常清楚,2021年中的股东大会上,他毫不讳言地对公司的未来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作为海底捞最大的股东,我是不抱希望的。任何企业都不会持续增长,苹果、亚马逊,马斯克现在牛逼哄哄……(被同事打断不让说)。企业是组织,和人一样有生命力。今年好,不一定明年好;今年不好,不一定明年不好。”

  紧接着外部形势急转直下,餐饮业投资遇冷。依靠资本扩张的海底捞年末紧急关停了300个店铺,暂时结束了扩张。不过人们依然记得张勇的话,6月的股东大会他说:“一旦我整合好现在的门店,我还会扩张,因为这是我的使命。稳定了我就冲锋,不稳定了我就稳定,稳定下来再冲锋,直到倒下为止。”

  2022年,海底捞显得有些摇摇欲坠,市值跌到了800多亿,上年度亏损更是超出过去三年利润总和,达到41.6亿元人民币,经营上也遇到了创立以来最大的危机——口碑下滑、巨额亏损,店铺从门庭若市滑落到上座率不足50%。

  曾经“你学不会”的海底捞,如今自己“不会”了。

  但如果仅从赚钱的角度,张勇似乎大获全胜。他此次认错离场之后,海底捞就可以通过关店割掉曾经贴上的“浮膘”。复兴海底捞的任务他不用管了,他还成功套现十几个亿“全身而退”,并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陪陪老婆孩子、打打高尔夫、玩玩牌”。

  2

  海底捞依然在悬崖边

  截至2021年6月30日,海底捞全球门店总数为1597家。折算下来,2021年上半年平均每天就有1.64家海底捞开张。

  张勇说开店是他的使命,开店是张老板的不二之选,对张大哥而言也是一样的。更多的海底捞门店就意味着更多个杨丽娟的逆袭神话。

  海底捞的工作很辛苦是众所周知的,员工一天的工作时间高于12小时,并且要一直保持微笑、打鸡血和小跑的状态,普通人很难坚持下来。新员工一个月瘦十几斤不算新闻,但撑起服务员苦干的就是当店长的信念。

  一旦当了店长,他们有两种提成模式:第一种培养徒弟开店,还能抽走徒弟门店利润的3.1%,徒孙门店利润的1.5%,外加本人门店利润抽成仅为0.4%;第二种,如果他一心只想开好自己的店铺,也可以拿自己店铺利润的2.4%,但仅此而已。

  显然,敦促徒弟徒孙开店具有更大的想象力。所以从内到外扩张成了公司的共识。这样他们就离着城市里的大房子,离着把一家老小接到城里来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对于没有学历优势的服务员来说,这家让他们身心疲惫的店也是他们的乌托邦。

  在海底捞,服务员平均4年就能当店长,但老店长不会4年就退休,所以必须持续地开新店,一旦停下来海底捞的服务会迅速降级,然后变得和其他火锅店别无区别。

  在海底捞近两年的疯狂扩张下,有些店长不足一年锻炼,就走马上任了。这些店长的管理能力不足,影响品牌声誉就成了必然。

  海底捞的高口碑同样难以为继。海底捞曾经火爆网络,这是因为其逆天服务所带来的强大文化震撼力。店铺维持逆天服务尚且不易,但网友真正的诉求是它持续的文化惊喜和震撼。但这根本不可能实现。互联网是非黑即白的,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当它不能输出期待的惊喜和震撼时,看着昔日的神话“塌房”,就可能成为网友新的兴奋点。

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海底捞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