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今旭面业能够研发出各类不同口感与功效的面类,阿宽食品的全线代工能力能研发出各地特色口味的产品,明月海藻集团从低卡低脂方面研发新品。
在一些时候,工厂与品牌的选择也是相互的:大型工厂不愿承接规模小的定制订单,压缩不了成本,盈利全靠走量。「电商在线」通过1688联系到了多个代工厂,咨询定制代工问题,一家提供定制料包的广州工厂要求单品1万份起定,另一家定制脱水蔬菜的江苏工厂则要求5万吨起定。
不少产业链上的代工厂,也会为品牌方提供组装、仓储和物流服务。今旭面业透露,不同代工厂地理位置不同,辐射范围也不同,不少高端方便面需要冷链运输,而通过各地代工厂能实现就近发货,也能保证食物新鲜,降低品牌的运输成本。
无法脱离的营销与代工
高端方便面,除了比普通方便面更高的价格,还体现在哪里?
最直观的,就是更加精致的包装和更丰富的内容物,包装上的图案不再是“图片仅供参考”,食用方法也从简单的热水冲泡变得更加繁琐。
更多人看来,这更像是速食面,需要下水烹煮,按顺序放进多个料包,已经不再是这么“方便”了。
定位介于传统方便面和外卖之间,针对一二线年轻群体的高端方便面,想要让年轻人接受高价,繁琐的程序,并不是这么容易:营销成为推广的最好手段。
高端方便面顺应宅经济和一人食的东风,简单的烹饪形式更具有仪式感,20分钟左右的烹饪时长,也比等待外卖要快上不少。
拉面说曾与999感冒灵跨界合作推出暖心鸡汤礼盒,画面与众多新锐设计师合作推出艺术感包装,在通过各类美食博主在社交平台上投放,用精致面食配上颇具“网感”的宣传语。这些偏向年轻化的营销操作拓宽了产品的消费场景,虽然能吸引部分年轻消费者和高消费人群,但动辄二三十元的价格还是劝退了不少人。
丰富的内容物、技术要求和物流成本,提高了高端方便面整体的成本,但更多成本花费还是在营销和层层代工环节之中。
拉面说的创始人姚启迪就曾表示,拉面说每一步营销都踩在点上:17年内容营销,18年社交电商,19年直播卖货。虽然没有披露具体营销成本,但邀请达人合作、平台大范围铺设的价格并不会低。
复刻新兴品牌的成功?
依赖于众多代工厂的品牌在运输、组装费用上需要投入的更多,这一点从工厂自有品牌的产品的价格就能看出来。
虽然不少人会觉得代工厂的自有品牌能够在高端泡面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网络上呼唤代工厂出平替的声音也不小,但大多数工厂自有品牌的产品只是组成高端泡面的一部分,而且大部分代工工厂也没有对应的营销能力与电商能力。
河北今旭面业表示,虽然他们也有自有品牌,但只有面类,而且自有品牌基本只做代理和to B渠道,也会通过1688去获取一些代工业务:他们的代工业务能占到整体的60%,工厂没有过多精力也没有能力去开拓经营销售和电商渠道——他们更愿意去做能明确收益的生意。
相较而言,像阿宽食品、明月海藻这样有较大资本和研发平台的公司,更有机会去复制高端方便面的成功:它们有能力去花费大量精力与金钱打造自有品牌,也有能力去打造营销团队,开辟电商路径。虽然花费可能颇大,但2500亿的广阔市场值得投入。
高端方便面品牌也逐渐发现代工厂的掣肘,可能后期会效仿元气森林,在积攒一定成本后自建工厂:自嗨锅在去年推出的高端方便面“画面”,通过自建工厂自动化生产,降低了60%—80%的人工成本,也让“画面”有了相比于同类品牌更强的价格优势。
只是有了价格优势也不够,对于千人千面的食品市场来说,想要定义某一个垂直品类并不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品牌粘性更不容易。
电商平台上的高端方便面评论区,抱怨定价太高,吐槽味道不好的评论并不少,不少消费者都是一次性尝鲜消费,对品牌的粘性并不大。社交平台上,找高端方便面的“平替”成了热门话题,消费者希望用更优惠的价格获得同样的美味。
2020获得青松资本投资的媛娘娘火鸡面现在已经“查无此面”,而白象此前推出的高端速食面“鲜面传”也基本消失在市场上,只有一些非官方商家还在售卖。
高端方便面的对手不只有同类,自热米饭、自热火锅都能成为高端方便面的替代者,各类品牌能否真正被消费者接受,让消费者产生品牌粘性,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考验。
来源:电商在线 王崭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