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天下餐饮是一家,你抄我的我抄他

  这个时候,先来和后到、正牌和高仿已不再重要,谁有群众基础谁就更牛。

  2、底层逻辑是降维打击

  随着餐饮进入微利时代,各个品牌都瞄上了下沉市场。在窦铭淇的理解中,降维打击,即用一线城市的经营方式来攻克三四线城市的客群。因为三四线城市里也有人群的细分,也存在高消费市场,只是人群的多少和频次的高低而已。“如果经营一家餐厅,客单价是80元,配套服务能做到120-150元的水平,即可'横扫'下沉市场。”

  这些品牌抓住了哪些核心需求?消费升级的需求。喝不起30多元的奈雪,就来一杯10元的张雪,反正那个绿色标识就是白富美的象征,错个字又何妨。

  3、认可品类,而非“纠结”品牌

  在高仿者的意识中,是“什么品类火什么品类有机会”,而不是“什么品牌火就要去做什么”。在他们眼中,一个个风口上的品类,就是一个个商机。至于叫“太囧酸菜鱼”还是“够二酸菜鱼”,本质上没有区别。

  对于许多餐饮企业来说,品牌就像亲生儿子,需要呵护和关爱,每个品牌都有明确的特质、品性;而对于高仿者来说,品牌就像猪,每只猪有代号就行,需要快速催肥,肥了才有商机,才能卖上价格。“品牌不重要,品类有行情就行。”一位受访的老板说。

  4、二次创作也需要做人群定位

  高仿并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即便是“拿来主义”、“二次创作”,也需要重新做人群定位。

  窦铭淇向内参君分享了这样的故事:去年融资大火的“行运打边炉”在某四线城市也开了个“高仿店”,从门头到装修,几乎一模一样。因为当地没有花胶鸡,这个品牌一打入,立刻火爆起来,并针对下沉市场的高消费年轻人。据说,这家店投资60多万,3个月就回本了。

  然而,越是下沉市场,口味和认知越固定,大家对传统口味的粘性更强。而猎奇的餐饮,短期内有红利,长期就不好说了。当新鲜劲头一过,高昂的客单价无法支撑人群复购,经营了差不多1年时间,这家店就关门了。

  很多“二次创作”的门店,结局都是这样。能不能站住脚,核心问题在于——客单价、运营能力够不够扎实?符不符合当地消费? 是否能带来复购?

  一线城市的“人口流动性”具备先天优势,但这个维度,在下沉市场是先天的劣势。

  5、大品牌吃鱼,高仿喝鱼汤

  如果不在一个市场竞争,高仿的存在,其实在帮助顶流品牌“教育市场”。

  很多头部品牌并不开放加盟,或者加盟门槛太高。但品牌声量太大,想要一起喝鱼汤的人太多,这就引发了“高仿餐饮”的躁动。

  况且,中国版图太大,头部品牌因为触角有限,不可能实现快速全覆盖,这种情况下,如果市场是一条大鱼,头部品牌吃鱼,高仿则跟在后面“喝鱼汤”的现象也很正常。

  谁在利用这条生态链?

  ——快招平台

  在“高仿餐饮”这条生态链里,有一种特殊的存在起到了重要作用,那就是快招公司。

  由于很多正牌餐饮不放加盟,高仿餐饮又有“快速铺开”的意愿,于是,快招公司“审时度势”地切入了合作。更甚者,很多高仿餐饮的诞生,就是快招公司孵化而成。

  一位深谙快招套路的品牌招商负责人告诉内参君,在网络上搜索“奈雪的茶加盟”或“海底捞加盟”,总会跳出不少所谓的加盟电话。拨过去之后,对方大多先问你在哪个城市做,然后惯用的话术是:这个城市已经饱和,或现在这个品牌的加盟门槛比较高,我们有另外一个非常接近的品牌,从创始人基因到供应链赋能几乎都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这个品牌正在“政策扶持”期,可以享受最大的总部赋能……

  他们所谓的“非常接近的品牌”,大多是这些“高仿餐饮”。

  于是,韭菜就这样诞生了。

  换句话说,餐饮高仿现象是市场多元竞争的一部分,更应该忌讳的是快招公司利用了信息差、认知差,用“套牌”的方式收割韭菜。

  而不明真相的群众,上了“快招公司”的贼船,能喝到鱼汤还好,怕的是鱼味儿都没闻到就出局了,还落下了“盗版山寨”的口舌。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王盼

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