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大妈迷上抖音靳东,茶饭不思,抛夫弃子,为爱勇闯天涯。
网友调侃,本以为是老年杨丽娟,实则背后是,无数老年人需要抚慰的空虚心灵。
如今,步入老年人行列的人越来越多,“银发经济”成为很多企业关键的增长点。
国家统计局5月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在全国人口年龄构成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达到1.91亿人,占比13.50%,呈现逐年加速增长趋势。
更有中国发展基金会预测,2022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4%,进入老龄社会,且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高达27.9%。
更有人戏称,“得大妈大爷者得天下”。
就像Z世代的崛起给了新品牌新机会,老龄化人口结构的变化,为养老产业迎来一片“银发经济”的新蓝海,催生着新的零售业态。
老年人群的消费行为也在重塑。
1
老龄化对零售业的影响
今年年初以来,很多零售企业业绩大幅下滑,纵使有社区团购、疫情和电商的冲击,也有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带来的影响,这是不可被忽视的重要因素。
很早之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曾分析,未来5到10年,中国市场的消费趋势有人口快速老龄化、中国人普遍未富先老、少子化、人口分布均匀,以及家庭规模变小的几个特征,将会对零售业产生影响。
实际上,当下的传统的零售企业,正普遍低估人口老龄化对零售业带来的影响。或许,老龄化是一个持续长期的问题,需要很长时间去适配,所以在短期内尚未显性,以至于很少有企业布局的长远。
有数据显示,大部分线下商业实体都面临着年轻人流失、中老年人占比不断升高的挑战,在一些非年轻人聚集商圈,周一到周五商场里中老年客户占比达到60%-70%。
随着老龄化的趋势,互联网企业对中老年用户变得意兴阑珊起来。
早在2018年,阿里就发出过一条“40万年薪招聘60岁以上老人”的招聘启事,优化手机淘宝体验,抖音推出“老友计划”,支付宝的“长辈模式”,百度大字版,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在做适老化改造。
截至去年年底,国内50岁以上网民有2.6亿,也就是说,这个数以亿计的增量群体,成为流量“见顶”的互联网公司必争之地。
据阿里研究院《后疫情时代的老年人数字生活》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老年人手淘月活用户同比增速远高于其他年龄组,较总体水平高出29.7%。
一位零售行业人士向《灵兽》表示,主要从宏观视角来看,人口快速老龄化将对未来国家的经济增长造成更强劲的冲击。
比如,美国和欧洲等二战后出生的“婴儿潮”一代,在1990年相继进入老年,推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并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影响,而日本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后,经济增长也出现了急剧的下滑。
一旦人口达到中速乃至快速老龄化状态时,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冲击将愈加强劲,负面影响将呈现阶梯上升的状态,这也是为何老龄化成为关注焦点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日本零售业发展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上,日本零售企业的经验或能成为中国零售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参考。日本不仅出现了完全以中老年为目标人群的商业体,并且将业态大举扩张。反观中国的线下商业却仍处于被动老年化的阶段。
一位消费品的投资人告诉《灵兽》,投资圈已经对中老年消费品市场进行探索,虽然有很大改变,但相比日本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研发产品方面,没有真正符合老年需求的产品出现。
历经了20年的超高龄化后,日本沉淀出符合两类中老年消费习惯的商业业态。其一,小型连锁业态,以主营熟食、生活用品与服务的7-11便利店和永旺菜篮子店my basket为代表。
这种业态的特点是开在高龄消费者聚集的社区,一方面是老年人年龄大,活动范围小,便利店必须保持在步行10分钟的距离。
资料显示,2017年,7-11计划在日本开设100家面向老龄化社区的便利店,为了服务这些老年人,7-11除了发挥自己本来的优势——熟食与日用品的销售和外送,还要承担一些物业与生活服务,如下水道堵塞、处理遗失钥匙、搬运大型垃圾、更换灯泡等。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银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