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每15小时晋升一位店经理,星巴克是怎么培养人的?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星巴克有个神奇的线上工具:“星巴克中国大学(SCU)”。

  它是一个星巴克内部学习平台,叫“大学”并不夸张,现在里面已经有560种课程,月访问量超过8万人次。

  很多品牌都在建自己的“企业大学”,“星巴克中国大学”的课程是怎么设置的?

  课程包括3个大的主题:零售、领导力、咖啡,适用于不同阶段的伙伴。

  所有的课程都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线上学会马上就能用,实用性强学习意愿就高。

  新伙伴和新经理、新管理层有特别课程,帮助他们适应并融入新的角色。

  专门营造“学习社区”的氛围,伙伴可以通过绿围群App进行知识的分享和交流。

  推出“星光计划”,专门培养有潜能的伙伴。自2011年来,已有近500位伙伴参与该项目,其中超过150位伙伴在从星光计划中晋升为区域经理及以上。

  办内部比赛,也是一种促进业务学习的方法,很多饮品企业都可以参考。

  比如一年一度的“星巴克中国星级咖啡师大赛”始于2009年,是全国星巴克咖啡师竞技的舞台。还有体验式培训“原产地之旅”,以及包括拿铁艺术、经典手冲等七种不同的专项培训考试,等等。

  星巴克这一套“催”人学习的系统,与其说是“培训”,不如说是综合提升一个人的专业素质,重视人本身的成长。

  这一做法也在影响更多品牌。比如煮叶也有类似的项目,帮助员工学习茶文化,成为一个领域的“小专家”。

  ——成就一套强大的人才体系,首先是成就一个一个独立的个体。

  从隐性福利和“家文化”中

  学会如何做管理者

  从创立煮叶到今天,刘芳一直秉承一个原则,就是“在一线待着”。

  她一周至少有一两天来到门店里,和员工、顾客聊天,和店经理交流,甚至花很多时间去看大众点评上顾客的反应和回应。

  这是星巴克带给她的一个习惯。“星巴克始终在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平等信任,尊重顾客、爱护社会。”她说,正是因为如此,同事之间确实像家人一样,感情很深,彼此信任,忠诚度很高。

  同事之间像家人一样

  星巴克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企业文化,也是其人才体系建设的一部分。

  在采访过程中我还发现,星巴克在中国生长出了更本土的企业文化:“家文化”。

  他们把门店打造成一个个“小家”,在日常互动中强调平等信任,离职伙伴也不例外。用更接近本土的文化去关怀员工,更有凝聚人心的力量。

  星巴克中国最近的一项伙伴满意度调查显示,在感受到直线经理关爱支持和有凝聚力的团队氛围这两项评分中,分别有超过八成的门店员工表示了高度认同。

  有凝聚力的团队

  而且,星巴克对“家文化”的重视,不止停留在门店伙伴,还延续到了伙伴的家人。

  星巴克有一项父母关爱计划:自2017年6月起,陆续为近32000位符合资格的伙伴父母提供重疾保险。

  此外,江湖上流传着很多星巴克的“隐性福利”,很多都是走心路线:

  比如星基金:2010年创立,为需要帮助的伙伴提供紧急经济援助

  还有“专属版”星福利:2020年1月开始,伙伴可通过积分兑换各种福利,包括预约注射HPV疫苗、宠物关爱,特别懂这一代年轻人。

  以及各种关爱“打工人”:为星级咖啡师和值班主管提供助房津贴,该项目惠及26000名伙伴;还制定了“伙伴回家计划”,让伙伴有机会回到家乡城市或附近城市的新开门店工作。

  严格的制度、规范的流程固然重要,但这些充满人情味的关怀,像是规则里的一种调剂,让大公司变得不那么冷冰冰。

  曾经有一本畅销书,叫《海底捞你学不会》。

  也有很多人说,星巴克的人文关怀、各种福利政策、人才培训,普通门店无法参考。

  但其实那些“从星巴克出来的人”,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把对标准化的追求、对人文精神的重视,带到了自己的品牌、门店里,带到了许多看似平凡的岗位上。

  也许这是星巴克进入中国22年,为饮品行业做出的最大贡献。

  来源:咖门 笑凡

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星巴克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