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日子,行业人被“星巴克气氛组”刷了屏。 
  我发现除了星巴克,不少咖啡馆做起了“办公氛围组”的生意,拿出空间服务办公人群,还实现了门店的盈利。 
  “办公室咖啡馆”具体怎么做?这种模式可行吗? 
  400平的咖啡馆,依托“办公人群”实现盈利 
  CC咖啡馆,开在北京的西直门附近,临近北京交通大学和凯德Mall商圈。 
  这家店面积400余平米,内部为简约的工业风设计,清冷系的水泥地面搭配灰色墙面,北面落地窗让门店十分明亮。从外面看,它和普通咖啡馆没有太大区别。 
  但走进其中,你会看到像“星巴克气氛组”一样的办公氛围:点一杯咖啡、一份甜品,然后开始拿出笔记本电脑办公,表现出一副忙碌形象。 
  大众点评上,这家咖啡馆被人称作是“是解决了办公空间、还能喝一杯咖啡的好地方”。 
  在咖啡馆标配基础上,这家店通过“办公属性”的buff加成,成为了周边高校的老师学生及写字楼的白领群体工作学习的好去处。 
  随后,我联系了CC咖啡馆的创始人多多。多多告诉我,CC咖啡馆2016年开始经营,经过几年的沉淀和市场变化,她发现,门店周边的学生和白领成为了主流客群。 
  从选址来看,这家店开在北京西直门附近,对面就是北京交通大学,临近凯德Mall、中坤大厦,正是这些客流,组成了CC咖啡馆的“气氛组”。 
  多多做了一系列拓展门店“办公需求的动作,通过服务“办公气氛组”,不仅门店保了本,营业额还屡创新高。 
  定位瞄准“办公气氛组”的,还有成都咖啡品牌CAFE G1。这个品牌创立之初就定位服务办公室人群,如今已经在成都开出3家门店,为不同类型的职场人提供“有咖啡的工作场所”。 
  和这两个品牌的创始人聊完,我发现,开“办公室咖啡馆”,持续吸引办公、学生人群,他们做对了这几件事—— 
  “办公室咖啡馆”,做对了这几点 
  1、门店3公里内有足够客群,并做客群再细分 
  对于咖啡馆来说,80%客群来自门店3公里。比如CC咖啡馆的主要客群,就是周边的学生及白领群体。 
  而“办公氛围组”,还可以进行客群的再细分。 
  比如CAFE G1开在CBD商圈的门店,气氛组一般由金融人士、IT、律师组成,这部分人群更注重私人的空间,为了提供安静且私密的环境,这家门店的桌子多为两人桌。 
  精品咖啡+简餐的菜单构成,也为他们提供了便利的工作餐。 
  而另一家社区店Espresso G1,顾客多是自由职业者或需要临时加班的人。 
  在空间环境上,这家店设有吧台、榻榻米工位、安静的工位三个区域,来满足不同的办公模式。吧台区域,是老板考虑到,极度安静的环境不一定适合所有的顾客,一些自由职业者希望通过“咖啡馆的声音”激发新的灵感。 
  2、灯光、插座、桌椅,细节满足办公需求 
  “我们在装修设计之初,就在灯光、插座、桌椅等等方面考虑办公场景需求。”CAFE G1的创始人兜妈提到。 
  “办公室咖啡馆”里几乎是没有沙发位的,并且所有桌椅的高度,都符合办公需求。考虑到电脑充电,所有的位置上,都有客人不需要弯腰就能方便使用的插座和USB接口。 
  另外,咖啡馆的灯光也很重要,通常来说,办公更适合明亮的环境,比如较亮的白光和黄光,这一点也与普通咖啡馆有所区别。 
  3、提供独立会议室,搭配“会议套餐” 
  办公人群有个“开会”的刚需。无论是CC咖啡馆,还是CAFE G1,都提供独立的会议室,会议室里配备了白板、投影等设备,可以满足小型团队会议的需求。 
  另外,CC咖啡馆还根据会议室的场景需求,设计了会议室专属套餐,其中包含中国茶一款和两份坚果小吃。创始人多多介绍,这样搭配坚果小吃的套餐,一经推出就备受欢迎。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咖啡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