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品牌”都喜欢“造节”

  03

  “造节过程“俯视图框架全览“

  平台造节

  通常采用策划方式如下:

  无论是双11,618,”黑五“,还是”会员日“,离不开的11个版块就是活动策划,整体目标,目标拆解,营销活动,时间轴,媒介投放,人员分工,物流售后,技术支持,紧急预案,线下活动等几个方面,相对来造节说是一个S级别营销案的升级版,在较大的企业内部,都是几个人总指挥主导操盘带领一个小组作战。

  一:活动主题设定

  以电商平台为维度进行分析,选对合适日期很重要,假设要做一个站内节日,以”美妆为主“,第一个方面为设定主题,活动主题的制定要结合几个方面去思考:

  1.受众的消费者/群体/痛点/市场热点

  本次活动主要想针对哪些用户做营销,这些用户通过数据分析,他们在平台的消费频次如何,主要喜欢的品类有哪些,市场上这些品类的价格在多少,本次活动有无”重要节日文化可以结合“。

  2.服务/卖点

  思考这个节点,时段,平台主推品类,每个单品牌都对应的有品牌故事,都有差异化,平台如何能把每个单一品牌的差异化用一句话体现出来,就是单个品牌优先要体现的元素。

  二:整体预算/目标拆分

  本次较大的social活动主题制定完毕,就要围绕主题做”整体预算“的拆分,目标的拆分进行,目标分为拉新增长和GMV增长两个部分,整体预算也要拆分为两部分:站内营销和站外投放。

  营销目标的拆分

  在内部可以按照行业类目做KPI拆分

  本次活动要实现的营业额是5000万,美妆类一共有多少个品牌,这些品牌哪些是重点补贴,重点主推的,哪些是需要返场的,哪些是引流商品作为增长用户使用的,哪些是站台的,哪些是冲GMV的,都要进行分类。

  营销预算拆分可以从站内站外分开计算

  比如本次有500万的预算,200万用在站内补贴,100万用在信息流投放,200万用在social营销(广告,地铁,话题,物料,线下大会,PR二次传播等) 站内补贴。这200万站内补贴预算以优惠券,秒杀,限时抢,红包雨,拼团,满减,这是最常见的方式。

  三:时间轴/营销活动

  时间轴是每一个较大营销social必备的工具,他可以让我们清晰的了解围绕一个大的活动,什么节点做什么相关的事情,通常分为4个节点,预热期,活动前期,活动中,活动后,二次营销。

  像618,双11大促,尤其是有狂欢夜的节日,更为重要,时间轴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版块,比如线下广告投放的时间轴,运营内部大促的时间轴,线下活动的时间轴,然后加以汇总,成为总操盘的时间节点安排。

  造节的social复杂程度非一般 ,尤其是线下活动,搭建,物料制作,以淘宝这样的企业,去年的造物节有明星加入,还涉及到了演出等活动,难度更为大,通常都有乙方团队配合进行。

  四:紧急预案/线下主题大会

  如果涉及线下活动 ,紧急预案是在所难免的,版块不同,安排也是不同。举例假设,如果是线上活动,服务器技术则是首选,除此以外,关于”商品售罄“,”紧急补仓“,这些都是需要划分的非常清晰,通常每个模块,都有专案组,比如负责某个品类的,那个品类就把这个品牌的预案做好。

  04

  “造节最重要的是”参与感“

  和social不同的是, 造节最重要的是

  用户参与感和宣传度 文化三个方面,

  多数的造节都是在“自嗨”。

  传统的social采用的方式多半是“广告的投放”“地铁的投放”,微博社区,话题这样的形式,在大一点的案子请个明星代言人,拍个TVC,甚至来一组洗脑广告,就被我们认定为social了。

  可是这种social的参与度非常的低,好像和用户也没有太大的关系,甚至于自己品牌打上一个”标签“,就是造节了。 智远认为,这种方式,和用户交错重合的地方就是“话题讨论”了,2020年如果是这样的活动不如不做,没有任何意义。

  social和造 节的本质是想通过“用户自发”的传播,平台只把握“文化的塑造”“营销活动”,“提高参与度”,让用户产生付费的行为。

  当然social和造节的传播本质是不确定性的, 这个不确定性来自于媒介的变化带来的沟通的变化, 过去social都是确认市场核心洞察 ,然后通过媒介触达产生用户传播,本质上是 “我说,你听的传播” 。

  现在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转变,自媒体传播发生了变化,人人都成了KOL,都成了媒介,传播变成了一种双向,乃至于多项的流动作业,品牌传播方式改变了,不再是“我说,你听了”,而变成,大家一起玩,大家一起说,一起互动。做传播的平台或者品牌变成了“搭台子的人”,媒介变成了唱戏了,用户变成看戏和点评的。

  这种双向乃至于多项的互动,给品牌和平台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一旦没有用户的“参与感”,就变成了“自嗨”。

  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发声,造个节,做个social,你做的好与否,用户在里面都可以唧唧喳喳的你一言我一语,这些细小的语言就会给品牌带来不同的传播侧重点,那么对于传播的方向就可能发生改变,对于平台来说,无疑就多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在智远看来,较多的单一品牌其实不适合做造节,最多做个social就可以,而且有些客单价过高的品,做social也不一定带来销售量,social拥有众多不确定性。那么造节更是一种“奢求”,如果想要“造节”,还是和头部平台绑定一起做更为合适不过了。

  最后观点:

  1.造节营销就像一个接力棒,从09年,到19年,到步入20年,会有更多的行业者从事这份”策划工作“,中国有很多的传统文化,在智远看来,较多的企业都弱化了“文化”而更侧重于“营销”,怎么去“有效的结合”,这也许是我们应该反思的。

  2.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造节是要贴近消费者与市场的需求。造节的本质是通过营销手段刺激消费者非理性的消费,但是在社会总需求规模浮动正常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增长是有限的,那么自创节日就是在消耗和预支存量了。“造节”越多“,每个节日该有的价值就会越少,风险系数就会更高。

  3.在自创节日增长远超消费者需求增长速度的情况下,怎么样突破大众玩法,实现预期回报,保证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平台造节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品牌造节并不可怕,对企业或者品牌来说,如果沉迷于这种瞬间的营销,无异于就是就是“慢性毒药”,消费者越来越理性,“造节营销”所带来的业绩确实漂亮,但是这样的“业绩”多半是在消费自己过去的积累,一旦离开促销,消费者变不在依赖平台,也就失去了“价值”所在。

  来源: 微信公众号:王智远

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品牌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