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Adidas花30亿买到的教训:做品牌为何如此艰难?

  甚至如果这块鞋子是该品牌独有,比如椰子鞋,那么设计价值就与品牌价值融为一体,更加支撑品牌的感知价值和带货可能。

  但如果是带一款小众的护肤产品,那可能初创品牌所提供的感知价值就非常低。此时更加需要KOL个人的背书,来帮助提升消费者的感知价值。而且就算这样,这款产品也不能定的太贵,100多块钱比较合适。

  上面这样的基本分析,能帮助企业构建好自己产品价值的重心,也是企业去做好投放的第一步。

  另外,执行之难,往往也与理解透彻与否有关。

  例如,该投效果还是该投品牌。阿迪达斯似乎告诉你,效果广告不宜投的太多,品牌应该重视起来。

  但我们真的要拘泥于概念么?

  本就不存在绝对的“效果”和“品牌”广告。

  比如,工作日的中午,小白领不知道该吃什么。如果在商场的电梯横幅上看到了一条广告“麦当劳豪华午市套餐”,这个时候你去不去吃?就算你不去吃,会不会有人因此去吃呢?

  虽然我们没法说具体转化是多少、这则投放起到多少的作用。但品牌人员应该清楚的相信,对的人群、对的需求、对的信息,就是会产生对的结果。

  这样无法监测的品牌广告,其实能带来“效果”。

  再比如,一个女生在微博上刷到雅诗兰黛小黑瓶的广告。左下角的购买按钮直连天猫,我们可以说它是一条数字 & 效果广告。

  然而,常识告诉我们99%的受众并不会点击,它起到的更多是一次告知、一次记忆强化的作用。

  看上去是转化为目的的效果投放,其实更多起到的是品牌的心智广度作用。

  再极端一点分析,就算是做大促,如果平时控价严格、挑准时机节点形成稳定的心智,大品牌打五折也不会严重损失品牌溢价、造成过多敏感用户。今年雅诗兰黛在双十一预售第一,本身就是品牌影响力变现的结果。

  因此,我们认为:

  对用户心智、对品牌增长的客观规律,理解愈透彻,其实执行愈果决。

  03坚守之难:内外部的多重困境

  品牌建设的第三大难处,在于坚守:

  外部诱惑有很多。

  比如客观的渠道和媒体红利。15年的微博,16年的微信,17年的小红书,18年的抖音,19年的直播。所有的渠道红利在迅速崛起之初,都多多少少以“能带货”为骄傲自豪。

  这个词让人着迷

  以直播为例,当我们的客户在做直播时,往往都会赞叹其超高的ROI。最近就连汽车在直播上卖出几千万、上亿都已经不足为奇。

  试问哪个甲方不动心?危险往往出现在你收割完第一、二波,打算继续收割的那个贪心的时刻上。

  再比如圈内不断兴起迭代的各类概念,17年是品效合一,18年是增长裂变,19年是私域流量,新名词崛起背后其实是对营销决策者注意力的吸引,爆红的术语总是在暗示我们可以“放短线钓大鱼”。更不用说,新老BAT巨头利用其强大的数据能力、包装能力、PR能力,将他们的一套方法论灌输给你。

  新媒体、新概念、新平台,想告诉你的东西太多,这些外部诱惑都能将你从什么“营销的常识”or“长期主义”上拉下马来。

  企业内部的挑战更加严峻。

  品牌经理人的人性弱点:企业的目的是长期获取利润,而品牌负责人的任期可能决定了,他的利益是短期获取升职加薪。

  但更麻烦的不是经理人,个人的短视可以依靠强大的领导者来纠偏。而大企业整体的短视,往往会伴随着组织扩张,而必然发生。

  在阿迪达斯的这次自白中,其实也提到了这个关键因素 ——

  “We had a problem that we were focusing on the wrong metrics, the short-term, because we have fiduciary responsibility to shareholders.”

  翻译过来是“我们错误的短期主义是因为我们必须对股东利润负责”。

  你看,企业的目标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利润),但是股东的利润却会导致极端的短期主义,自上而下蔓延自整个公司。

  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完全说是领导者出了问题,而是制度/文化出了问题。

  这方面当然也有成功案例,比如国外的亚马逊,比如国内的阿里。

  我在一篇报道里看到过阿里在企业文化层面的自我改革(阿里的有用和无用),印象深刻:当企业还没有成长为巨无霸时,领导人凭借个人远见,开始积极的带领全员“务虚”,专门请外部顾问来构建企业文化,纳入KPI考核,即使这与当时销售业绩的KPI相冲突。

  结果是,我们前段时间就看到了他们最新的企业价值观,第一条赫然写着: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组织能力之强大,与此不无关系。

  极端的务虚,某种程度上是极度的务实。

  可以说,把企业做大做强靠领导者的远见卓识,而让企业基业长青则可能要靠能容纳长期主义的制度和文化。

  最后,你可以带走的观点

  总结一下,本文希望从阿迪达斯的自白事件,给到更多品牌营销人一些启发:

  当你更深刻的理解商业规律,就更容易理解品牌更像是投资,而非成本。更不应该将其与“务虚”挂上钩子。

  理解建设品牌,实际上也分建设心智的广度和深度,其手段、目的皆不同。最好的品牌两点做的都很好。

  根据自身的品类规律、企业阶段去规划投资在品牌和转化上的预算,知道自己的品牌到底需要构建何种价值。

  企业中层学会拒绝诱惑、拒绝造词,企业高层懂得构建制度和文化,让企业基业长青。

  思辨是不会停止的:

  关于短期 vs 长期,效果 vs 品牌,销售 vs 品牌,数字 vs 传统,带货 vs 创意等等观点的辩论持续已久,而且将继续持续下去,网上甚至有人整理了一个辩论对照表。

  我们的观点是:

  没有绝对,但 —— 有些事就是比别的事儿,更有挑战、更难看到结果、更反人性,更难!

  做品牌自然是其中之一。幸而这条路上,你可以聪明的选择更合适的伙伴,选择更清晰的一面镜子,不用孤军奋战。

  当下的中国正面临着千百年未遇的新消费、新品牌机会,我们坚信未来会诞生中国自己的苹果、NIKE、迪士尼。

  请相信,坚持去做那些更难、更长期的事情,总会获得更好的回报。

  (来源:微信公众号“System2” 作者:李怡)

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Adidas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