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突破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欧亚”的地理起点,是位于城市西南部的第四百货商店。在1984年的长春,这里并不繁华。虽然距中国一汽1号门仅1.5公里,但由于面积小、经营弱,每到下班时间,许多一汽工人从1号门鱼贯而出奔向公交站,宁可挤车去10公里外的市中心百货商店购物。
“四商店”蹒跚发展之际,恰逢长春君子兰热炒。那一年,28岁的曹和平被长春市百货公司派到“四商店”任总经理,这位祖籍山西省平顺县、祖父两辈皆从商的青年很快发现:养花大户和买家比比皆是,但缺的是稳定的交易平台。于是,他组织管理层腾出商场空间、联络种养大户、布置现场。1984年秋,全国君子兰花卉展览展卖拉开帷幕。
一家地处东北、经营面积仅3000平方米的社区小商场,在缺少外部条件和环境禀赋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努力第一次在全国范围打出“小名气”。
上世纪80年代,在一些先行先试的地方,不少弄潮儿迅速完成了从农民到经营者、企业家的“三级跳”,但在当时的东北,无法享受现金进货、作价放开等政策红利的现实,也让不少人叹息。曹和平说:“外部条件有差异,但咱别跟环境闹情绪。”
“山如果不能来到我的这一边,那我就到山的那一边去。”1989年,“四商店”已更名为汽车城百货大楼,设在厦门与绥芬河的贸易公司相继成立,与先行开放地区在进货、定价方面的政策落差抹平。延长了季节性商品的销售时间,延伸了东北参茸和南方水果的销路,越来越多的合作单位前来批发进货,“车百”的市场话语权逐步强起来。

↑长春欧亚卖场一隅
但彼时正图发展的汽车城百货大楼可谓“三缺”:经营缺钱、员工缺积极性、公司缺自主权 。“公家的自行车骑半年就破旧了,个人的自行车骑三年还很新,因为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并不是真正的一致。”曹和平回忆。
1992年2月的长春市人大九届五次会议上,曹和平提交了《关于在长春市商业企业进行股份制改组的议案》。3月,长春市政府正式批准汽车城百货大楼为长春市第一家股份制改组企业。12月,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汽车城百货大楼跻身中国最早一批上市公司之列。
体制“金蝉脱壳”,利益“同舟共济”,资本“无中生有”,令两年后更名的“欧亚”从此进入提速发展的年代,先后获中国商业名牌企业、全国商业信誉企业、中国商业入世15年最具影响力企业、最受投资者尊重的上市公司等百余项殊荣。2019年上半年,“欧亚”实现统计销售约239亿元,利润总额超4亿元,净利润约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3%、4.47%、7.12%。“欧亚”上市26年,集团累计现金分红24次,分红金额9.14亿元,远超3.8亿元的股权融资额。
不赶“时髦” 找准定位提升核心竞争力
微信朋友圈里关于“长春四大未解之谜”的调侃,其中一条是:“欧亚到底哪天店庆?”对很多消费者而言,“欧亚”店庆是一个已伴生了20多年的现象。
“感觉天天在店庆。这几天是欧亚商都,过几天可能是欧亚卖场、欧亚车百、欧亚奥特莱斯、欧亚新生活、欧亚万豪……”57岁的长春市民孟宪军说,即使作为老长春人,也很难数得清“欧亚”在长春到底开了多少店,更别提到底哪天店庆了。
欧亚集团董事会秘书苏焱介绍,“欧亚”的店庆最初不是单纯促销,而是通过打折对消费者进行利润回馈。随着门店、入驻品牌的不断增加,“欧亚”店庆模式已由商家当主角变成商家与供应商互动打造平台,并且根据市场需求随时增添“家电周”“家具月”等名目。
“集团有店庆日,各个门店也有店庆日,各个店庆日活动会根据实际情况扩展为周甚至月,所以‘欧亚’店庆活动几乎覆盖全年。”苏焱说。
媒体第一次将“欧亚”店庆活动称作“店庆经济”的次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驾马车”共同驱动经济高速增长的10年间,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商业连锁巨头竞相在中国市场加快布局,本土品牌与外来品牌的同城竞技渐成常态。而这10年间,“欧亚”旗下的商场非但没有被挤出市场,反而根基越扎越牢,旗下的商超连锁店也越开越多。曹和平说:“国际的统一化标准管理决定了它们的动作规范,但也抑制了一线管理层的主观能动性。当你决定好怎么打的时候,我的下一拳已经打出来了。谁能赢?”
近些年,一些国际商业连锁巨头先后败走长春,但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强势崛起,各类线上狂欢购物节的核聚效应和辐射范围不断增长,角力进入“第二局”。一些城市里,曾赢过“第一局”的传统百货品牌在“第二局”中,或转移业务重心、或直接退场。而“欧亚”的店庆名目依然在增加,门店依然在扩充,销售依然在增长。
“欧亚”的逻辑是,线上和线下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前者强调便捷,后者强调体验。排斥线上解决不了线下的问题,拥抱线上成为“欧亚”的主动选择。“欧亚”在做强线下之余,也加速补强线上通道,通过欧亚e购、欧亚到家电商运营平台、掌尚欧亚App、欧亚微店微信平台、欧亚会员小程序等,与实体零售形成闭环O2O,突出互联融合元素,实现线上线下产品及销售有效互为。
曾与无数对手过招的欧亚集团,也经历过不止一次的“生死抉择”,面临过不止一次的“抄近道”转型关口。其间,进军房地产、扩大融资规模等,都曾是摆在“欧亚”面前的巨大诱惑。
“都想找蓝海,哪有那么多蓝海?干企业不是赶时髦。”曹和平说,企业的发展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去研判。“在行业当中还有那么多竞争的对手,还有那么多在你前面的选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推动自己的‘祖业’继续往前走呢?”他说。
2017年,一家研究机构在沪深两个交易所各选取了100家最早上市的公司作样本,研究发现,这些公司的“掌门人”中仍在职领军的只有曹和平一人。截至2019年,他“掌舵欧亚”已长达35年。
曹和平拒绝过很多其他选择。“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同样,一个人对自己也要有最基本的了解。”曹和平指着会议室窗户说,这锃明瓦亮的多好,如果用它做扁担,不但把玻璃损了,也把人损了。
“要是各抽取200家公司做统计的话,仍然在职的可能还是唯独我一个。”曹和平说,“怎么能说东北不出企业、不出企业家呢?”
(来源:新华社 金风 王昊飞 徐子恒)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欧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