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Aldi没有Costco疯狂 却有定制化零售的狡猾与韧劲

  这种差异也反映在店面的功能设计上。海德堡Aldi有熟食自动售卖机、饮料瓶回收兑换机,此外看不到多少科技感的设计,至少两年前还在用纸质价签;但在静安Aldi,门店自助扫码结账,在线商城下单后3公里配送、Aldi天猫国际商品屏,电子价签等,这些新零售的功能一应俱全。说明德国人也受到了中国新零售变革的影响,以贴近中国消费者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并没有说静安Aldi的东西卖的多贵,尽管像光明如实酸奶三盒装、乌江榨菜这种标品与大卖场相比没有价格优势,但它整体上是通过高度精致化的选品使得商品档次高于大卖场,价格自然就上去了。不过这些商品可能并不是普通工薪族日常消费的。像浅粉象、智美蓝帽啤酒、Belmont威化饼干、意大利面等标准化的进口商品,比外面便宜,甚至低于网上超市与代购的价格,且生产日期普遍很新,不像一些进口超市,摆上货架时大半保质期过去了。说明它对供应链的管理更老道。

总结一下静安Aldi的价格感官,进口商品与酒类有优势,生鲜与熟食没看出明显竞争力,自有品牌(包括原装进口+国内工厂生产两类)价格适中,国内独立品牌的标品基本没有多少竞争优势。在商品结构上,自有品牌比例还没有国外那么高(80%以上),店员估计现在大概在30%左右,因为要考虑到国内消费者的接受度。整体上,差异化选品比较明显,有很多商品不容易在外面超市看到。

  Aldi根本不是卖货的

  这次探店,遇到几位专程从成都赶来考察Aldi与Costco的零售业内人士。对方认为,Aldi这套玩法中国人难学,难在专业度上,内地零售普遍停留在你卖一块我卖八毛、你在实体店卖我搬到网上卖的阶段,但Aldi是高度定制化的,有价值链的,不是一个渠道商。他觉得Aldi与Costco至少能在上海获得成功,国内市场的消费力不容低估。

  我认可他的一些观点,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一堆外资传统零售在中国折戟、在海外市场不景气时,Aldi与Costco却能逆势闯进来,本质上说它们不是卖货的,它们是通过自主化选品来教育消费者的,同时也要接受消费者的反教育。

  很多国内外公司喜欢标榜以用户(客户)为中心,但有时候更多是一种公关辞令,当用户被抽象为一个整体时,他们就没那么在意个体了。但恰恰是一个个差异化的个体需求构成了用户诉求,公司管理者如果能站在“如果我是这个消费者会怎样”的角度想问题,何尝不会俘获用户的心?西方行销学讲究一个词叫消费者旅程(customer journey),是关于消费者从发现某商品到最终建立信任感与忠诚度的理论,值得重视。

  但这不是说Aldi这类定制化外资零售必然会在国内顺风顺水。国外Aldi的整体毛利率高于Costco(11%左右),估计能达到20~25%,也就是全家、7-11这种外资便利店的水平,但Aldi对自有品牌商品上游供应商的价格掌控能力,仍要仰仗消费者端的销售额。主要靠进口,优势不大,还是要扩大本土的自有品牌,否则难谈规模效应,靠单店盈利是比较困难的,Aldi的内地扩张应该是可预料的。

  话说回来,这么多零售样本齐聚上海,丰富了零售的业态,对当地消费者而言,还是挺幸福的。

  (来源:一千二百字)

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Aldi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