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如何抓住未来十年的存量市场机会

  所以至少在最近几年,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个区域就够了,另外20%的精力会再看一些新的东西。而且投在一个地方,我们协同的效率会很高。

  第二,我们是研究驱动的,品类研究和市场调研是我们最核心,也是我最强调的东西。因为我有做销售的经验,所以我们有一整套市场调研的逻辑和体系。

  一般是这几个维度:一看市场容量,二看行业门槛,三看商业模式,四看竞争格局。接下来还会看企业本身的品牌、产品、渠道。

  我们每周至少有一天是在外面跑市场,包括调研KA卖场、夫妻老婆店、二手店、经销商等等,比如我们研究“买菜”市场,数据不是他们给的,都是我们自己调研出来的,然后倒推出它的门店模型。

  第三,我们本身在行业里面也有一些资源。比如易久批(凯珩资本的投资方之一),它的渠道覆盖了180个城市,以三四线城市为主,去年交易额已经达到200多亿元。因为我们也很关注乡镇市场的消费机会,所以这个网络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2、存量市场本身也在增长

  我们具体的投资有两大块:新兴市场和存量市场。首先新兴市场,最具代表性就是宠物和老人。老人就不用说了,宠物虽然现在的市场空间不大,但它有两个驱动因素:

  一是90后的崛起,宠物能解决这群独生子女的情感需求;二是老龄化,它对日本宠物行业的促进非常明显,中国现在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6亿。这两点就可以支撑中国宠物市场增长20年。

  这当中最大的需求就是宠物食品,只要找到好的商业模式,在现阶段去投入这个市场是值得的,所以我们在宠物行业也投了3个项目。

  存量市场就更大了,而且随着消费升级,存量市场本身也还在增长。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刚开放的时候是供小于求,产品只要生产出来了就能卖得掉。到90年代末期,供给大幅提高,物流改变了整个中国的消费形态,那是渠道为王的时代。

  但现在供给已经远远大于需求了,产品越来越同质化,消费者越来越挑剔。但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其实是没有辨别力的,他需要品牌来帮他归纳。

  2015年之后,我们看的很明显,消费升级带领中国的消费者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品牌时代。很多存量市场都有机会做成新品牌,这就是未来10年的竞争格局。

  比如说筷子,它是个存量市场,但随着对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大家买的更贵,更换频率更高,它就是增长的。

  二手车也一样,有车一族的年龄越来越往前提,国家也在鼓励二手车,而且黄金十年刚过去,第一批车刚淘汰下来,它也是增长的。所以我们70%的精力是在看存量市场。

  3、存量市场的三大方向

  存量市场我们主要看三个方向:

  (1)用新模式切老模式

  第一,用新的商业模式去切割传统商业模式的市场份额。瓜子二手车就很典型,之前大家都是通过4S店,或者黄牛去交易二手车。这本身这就是个几万亿的市场,而且还在继续增长。那瓜子二手车进来,用C2C的模式,以更高的效率去切这个市场,就会切的很大。

  案例-生鲜传奇:新模式需要有强交互场景

  生鲜传奇定位是小区门口的菜市场。卖菜本身是个存量市场,而且随着消费升级,一二线城市很多人很难去菜市场里买菜,但这是个刚需,所以一定会有新的商业模式出现。

  这一点建立在中国独特的居住环境之下,美国和日本是没有小区的,美国人都有house,他们每周去一次沃尔玛就可以了,老美在中国的生活方式,也是周末去大卖场里买一堆东西,因为他们其实不怎么吃蔬菜。

  但中国人不是,中国人吃蔬菜最多,至少两天买一次。所以我们很明显感觉到大卖场的流量在下降,而且不可避免。但需求意识还在,而且是在增长的,所以当我们看到生鲜传奇的时候,觉得这就是我们想要的。

  还有很多其他的,比如说叮咚买菜,前置仓送货上门。还有社区团购,去年资本也投了几十亿进来。

  但我们觉得生鲜传奇的商业逻辑,要更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因为新商业模式的出现,意味着你要改变消费习惯,在物理学中,你要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要施加外力。

  回到商业也是一样,你要改变消费习惯,就需要有强互动。就像阿里巴巴,绝对不是说,我把这个平台做出来,别人就会来用,它是有很强的线下团队在推广的。

  所以生鲜这件事,你需要有门店去教育消费者,比如生鲜传奇推宰杀鱼,不推活鱼,是需要教育的,而不是简简单单把冷冻鱼摆在那里就可以了。门店的活动,店员的互动,能让人感受到更多的服务,而不仅仅是商品。

  所以你要解决的问题必然是个长期问题,新旧业态会长期并存,这是一个缓慢替代的过程,不需要一下子颠覆,也颠覆不了。只要用高效率去切低效率,用高频去切低频,哪怕只是优化一点,只切一点点,其实也可以做得很大了。

  我们研究的模型还有很大深入空间,只是说遇到匹配的模型的,可以投进去,但对于创始人来说,完全是在重新创造。用新模式切老模式,意味着完全没有可借鉴的商业模式可言。

  就像生鲜传奇都可以被我们归到这一类,但逻辑完全不一样。所以就需要创始人有极强的洞察力和学习能力,这也取决于你过去的社会经验,以及对人性的理解。所以这类项目的风险极高,但一旦做起来,市场空间都极大。

  (2)新品牌切老品牌

  第二,用新品牌去切割老品牌的市场。这个方向有一个特点,需要这个领域本来就已经有品牌认知,才谈得上新品牌切老品牌。日化是中国比较早有品牌认知的品类,像宝洁这类品牌的萎缩,就给了新兴品牌崛起的机会。

  比如这两年刚刚兴起的本色纸(竹浆纸),它没有漂白,成本更低也更健康,就切走了白色纸的一部分市场。还有酱油和醋,本身也有这种机会,不过基本都被老品牌自己给升级占领了。

  案例-宣酒:策略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宣酒也属于这一类,首先它的品牌定位很精准,从当时的竞争态势来看,往上是口子窖、古井贡,当时的价位是在100-150元一瓶。

  它们都是安徽省内的白酒上市公司,经历多年积累,无论是品质还是品牌影响力上,你都没有任何机会。往下做,太低端也不行,所以它的机会就在60块钱一瓶的价位。

  第二,聚焦。一是品牌聚焦,只有宣酒一个品牌,其他品牌全部砍掉了或者雪藏了;二是产品聚焦,它就保留了一个SKU,叫宣酒红瓶,原本还有更贵的,但它全部砍掉了。

  当时我们很着急,因为这个SKU当时只占整个量的15%,风险太大了,但创始人很有魄力,他一看找不出差异化,就把其他的全部砍掉,全力经营这个平价的红瓶酒。

  因为是本地酒,目前它在宣城的占有量很高。从宣城往外走的话,第一个要去的是合肥,占领这个势能最高的地方,你才能进皖北。虽然竞争非常激烈,但没办法,白酒就是肉搏战,你就是要一个小店一个小店跑,你必须要把这个地方占掉然后才运营。

  目前,宣酒把核心市场放到了江苏,而且这几年推出的「宣酒6年」,逐渐把价位升级到了90-100块钱。

  如果用现在的架构,站在当时的角度,不一定合理。但它现在已经跑出来了,而且要去切全国100块钱的价格,还是可以获得一定空间。

  所以很多时候,企业就是要拼尽全力把业务拿下来,尽量完备之后才有你真正的战略大本营,策略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品质好,但定价不能太小众

  新品牌切老品牌的核心,一是品质要好;二是价格不能太高。你的品质相对于高价来说,要更物超所值,所以消费升级绝对不能简单理解为高质高价,这是个错误的概念。

  消费者希望质量提上去,价格降下来,高价反而是小众的,市场空间会受限。

  比如说橄榄油在中国人的印象里,都是健康和高品质的,包括一些年龄大的人去做体检时,查出脂肪之类的问题,医生也会建议他少吃其他的,多吃橄榄油。

  看着机会是很好的,但实际情况怎么样呢?第一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吃,第二是太贵。高端橄榄油品牌单价达168元一升,虽然一年也吃不了多少钱,但很多人心理上接受不了这个价位,觉得不值得。因为鲁花花生油20-30块钱一升,它已经算是花生油里很高品质的了。

  还有卫生棉条这个领域,当然它最大的问题还是消费习惯的问题,但在价格设定上它也很贵族,一个卫生棉条的价格大概是卫生巾的4倍,也不太能打开市场。

  网红效应=吸毒

  还有一个现象,我也不是很赞同:明星效应。有些品牌就喜欢请流量明星,一年换一个,但这些粉丝到底是冲着你的品质来的,还是冲着明星来的?

  这个明星的效应没了,明年再换下一个,这跟那些长期促销的企业没什么区别,不促不销。本来你正常是有销售的,最后变成只有请人才有销售,这不就是吸毒吗?

  品牌是多维度建立起来的,对它的成长有耐心,你才能享受到品牌带来的持续利润。

  反过来,你享受了网红带来的收益,同时也要承担网红给你带来的损害。如果你的基础还没有打牢,一旦出现什么食品安全问题,或者关店的情况,也会被成倍地放大,这个时候你能不能顶得住?

  如果你基础都不好的话,伤害比收益要大得多。比如说盒马,当然它没有请明星,但本身算个网红。其实它是非常优秀的企业,前期也享受了网红带来的收益,各路媒体免费做广告,但现在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备受关注。

  正常来说,5%以内的关店率都很正常,因为你不可能每个店都很精准。但它只要关一家店,大家就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所以我是不喜欢这种网红效应。

  越是在大家浮躁的时候,越是要慢慢做品牌,深耕细作的品牌才越能活下去。网红终归是要过去的,最终还是回到商业的本色。

  当然在新的渠道或者新的流量出现时,你还是要抓住,流量在哪里你就去哪里做推广。所以,新品牌一定要借助新的传播渠道,像抖音、快手这种渠道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这是一个战术问题。你的战术可以非常灵活,但你的战略一定要稳健,不然就容易被带到沟里去了。

  (3)用新品牌切无品牌

  第三,用新品牌去收割那些传统有品类无品牌的市场。大希地牛排是这个方向上我们投的一个典型案例。

  案例-大希地牛排:新品牌要借助新渠道,但最终要回归主流渠道

  牛排本质上是个存量市场,但同时它增量空间也很大,因为它的营养价值更高,这是铁定的认知。牛肉的消费已经在快速增长了,这是大希地牛排能成立的大前提。

  回到企业本身,第一个还是品牌定位:牛排就吃大希地,因为这是个有品类无品牌的市场,竞争格局比较弱。第二是产品,一定要是包装产品,千万不能是原材料,原材料没法做品牌。

  第三是渠道,它最开始从云集起家,现在已经是云集该品类最大的了。但新品牌一定要注意,你可以从一个差异化的渠道切入,但一定要迅速地回归主流渠道。如果主流渠道被别人攻下来了,你还是会死翘翘。

  对大希地牛排来说,云集这个渠道相当于提供了现金流,但天猫才是主流渠道。所以我们投进去之后,就明确了这一点,必须迅速回归到天猫主流渠道,这样才能做主流品牌,现在它已经是天猫细分品类第一了。

  然后是迅速切线下,它早期也做过线下连锁店,没有做起来,如果早点遇到我,我肯定不会让他们自己开店,牛肉做线下店肯定做不起来。但一个常规的线上品牌,一定是要有线下渠道的,所以它进入了盒马,包括大润发,你要回归到这些渠道里面。

  因为你核心就是靠渠道来占领心智,现在大希地销量已经很大了,你在线上搜牛排,第一都是大希地,你想在线下买,渠道里也要都有才行。当你的渠道布局不完善,或者渠道能力比较弱的话,你的广告都是白打的。

  除了拓更多的渠道,接下来就是扩宽产品,扩大到预包装食品。牛排本身不是一个小品类,因为大希地今年营收大概要突破10个亿,但是我们会进入一个更大的品类,也就是只要继续深耕细作,至少可以做到二三十亿。

  四、中国未来10年的竞争格局会越来越明确

  过去一年多,我们有很多收获,也错失过一些机遇。但谈不上遗憾,因为你不可能抓住所有机会,我们抓住自己能抓住的机会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的风险会控制得更好一点,绝对不会像赶着上车一样,好像错过了后面就没有机会了,消费品不是这个逻辑。

  我们相信,中国未来10年的竞争格局会越来越明确,2030年之前很多机会会确立,这中间都是有机会的。

  对我们来说,第一,宠物继续在看。第二,日用百货类也有很多机会。还有孕婴童、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品类,随着民族自信心的回归,这些都会起来。消费其实很宽的,我们一个品类一个品类打。

  2030年之后就是第二阶段的竞争了,如果你还没有出来的话,就基本没有什么机会了。

  来源: 微信公众号:浪潮新消费 长歌行2018

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存量市场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