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日本社会总消费需求不断下降。按大前研一在著作中提供的数据:日本全国百货公司的营业额在1991年为9.4万亿日元,而到了2004年,一路下滑到7.4万亿日元。也正因为总消费需求不振,日本经济增长出现了近20年的低迷。
这种变化,我们可称之为M型消费,即消费者在向高性价比和奢侈化两极分化。下面请看一下几组数据:
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自2008年之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减缓,2018年1-12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8万亿大关,达380987亿元,比2017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增速比1-11月略低0.1个百分点。
2.2018年,中国人全球奢侈品消费额达到1457亿美元,增长7%,占全球奢侈品市场的42%。其中,国内总消费额384亿美元,增长率为17%。主打低价、性价比的新电商平台拼多多,成立3年便实现赴美上市,市值已经超过300亿美金,活跃用户达到4.185亿。
3.2018年我国汽车销量约为2780万辆,比2017年度销售减少了100万辆,其中中档车型别克英朗2018年销量增长-37.2%,但2018年豪华品牌汽车逆势增长,中国市场前12家豪华车品牌总销量突破201.22万辆,较去年同期186.37万辆增长8%。
4. 自2014年以来,无印良品在中国连续降价9次。不过,这也没能阻止它在中国市场销售放缓的态势。无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计画2018年中期财报显示,其中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首次出现下跌,跌幅2.2%。而与无印良品产品类似,但价格低更多的优衣库在中国市场却有另外一番表现。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发布的2018财年财报显示,2018财年集团实现2.13万亿日元的收益总额,同比增长14.5%;实现净利润1548亿日元,较上一财年大幅增长29.9%,集团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大中华区优衣库的销售业绩贡献。
5. 中国化妆品市场自2017年5月异军突起,持续高双位数增长,并维持至2018年6月份。2018年,中国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销售大涨9.6%至2619亿元,不过12月增幅已经骤降至1.9%,创下30年新低。
显然,中国中产阶级的“M型”财富结构和收入结构,正在塑造一种全新的“M型”的消费结构,低价高性价比和高价的奢侈品行业正在蓬勃发展。
事实上,90年代以来,进入经济衰退期的日本百货业整体陷入萎靡。大获成功的企业则多数在“性价比”和“高端”两条路线中二选其一。
1992-2017年,日本股价涨幅前20中的企业中有8个来自消费行业,其中半数主打“性价比”,半数主打奢侈品。松下企业前任产品企划设计部部长大和田稔预言,在未来5~10年M型消费的前端市场将持续扩大,企业若要往M型的前端市场发展,可以加深产品的深度和体验,相对地,M型的低端市场更加要求物美价廉,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开拓市场和产业创新的机会。
因此,和90年代的日本一样,此时中国的消费零售企业也应该将在性价比和高端这两条迥异的路径中做出选择,搜寻商机。
来源: 微信公众号:新零售 作者: 木鱼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零售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