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规模赛道   无论怎么看,规模依然是效率实现的必由之路,现在依然是商业地产跑马圈地的时代。   ”凯德已经建立了成熟的体系、平台、团队和品牌,发展阶段也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过渡。“凯德集团首席运营官也道出了国际资本下的凯德对资产管理的深层考虑。”   回归一二线自然是追逐资本的安全性和核心资产价值的最大化的平衡,而在中国更广阔范围内深耕,依然拥有庞大的市场机会。   毕竟,中国大部分人仍居住在三四五线城市那广袤的土地上,他们对消费升级同样有着不低于一二线城市的渴望。   其实,利用自身在资产管理和退出通道的资本优势,大力推进存量资产的并购与管理,一直以来就是印力的一项核心扩张思路,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纵观这次接盘的项目,基本上都以沃尔玛为主力店的位于二三四线城市第一代购物中心,由于布局较早,皆处于城市的核心位置,与印力现有的部分城市中心印象城在区位、业态组合和建筑形态颇为相似,这些项目都是2014年10月与黑石联手从麦格理手里收购过来的Bamboo资产包的资产--第一代万达广场,如今印力负责这些项目的资产管理。 
   据《商业与地产》统计,印力目前全国管理的购物中心和社区型商业项目已达95个,加上本次收购20个商业项目,在管项目将达到115个,从项目数量上仅次于万达。   规模几何式的扩张,资本重要,但人才或许更重要。   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印力董事长兼总裁丁力业在谈及收购原因是,首先提及的就是人才。   “这些项目历经10年沉淀了很多优秀的商业管理人才,本次股权交易后,这批团队将会保留下来。”   商业地产爆发增长的这几年,商业地产相关人力成本都有大幅度提升,这是购物中心运营和资产管理面临的长期挑战,这在三四线城市尤甚,吸纳并整合这些用工成本和经验相比性价比较高的人才进入更广阔的管理范围中,将有助于个人和印力的长远发展。   当然,印力的准备也不止于此。   在接受这批资产之前,为应对人才压力,印力资产管理部专门编制了业内首个购物中心的《资产管理操作指引1.01版》,以制度体系的标准化推动资产管理效率的升级。   总结   中国商业地产资产管理的大幕才刚刚拉开,类似的大手笔交易行为将会越来越多。   印力与凯德的交易,一进一退之间显示出行业内两种资产管理的战略考量,这都是在资本的安全性和成长性上做出的权衡。   毋庸置疑,中国的商业地产的市场足够大,赛道也足够多。   印力和凯德都已选择了不同的赛道。由于购物中心地缘属性较强,每一个产品线类型、每个区域都有机会成就一个规模可观的商业地产玩家。   然而,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商业与地产 MalltoWin) 共2页 上一页  [1] [2]      第一代万达和凯德广场殊途同归被万科印力收购 印力联合万科和Triwater 收购国内的20家购物中心项目公司100%股权 从印力到万科商业平台 丁力业的最新冀望是什么 印力首单CMBS发起设立 内地真正REITs落地还要多久? 重夺消费者,印力的商业升级术 搜索更多: 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