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终于肯对中国内地的餐厅做出评价了。但这没什么太值得高兴的——当然,你足够装腔,绝对有志向去餐厅不去吃饭而是要把它变成以吃饭为主题的照相馆除外——米其林对就餐者的价值远远不如大众点评网。
米其林餐厅的评价体系建立大概一百多年了,在信息不对称的年代有人专门对旅行者做这种事其实是挺有意义的,至少这极大地减小了你在异地他乡被黑店毒死的概率。但是在有了互联网之后,米其林的评价体系就显得笨重甚至蠢。
蠢点第一个在于样本的选定,上海和北京这种超级城市有多少种菜系,有多少家餐厅,几乎很难统计,米其林是根据什么来进行样本选择的。米其林没说,但是根据结果,让人怀疑米其林选取的样本中更适合香港地区人们口味的餐厅太多了。而且餐厅普遍偏贵。
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选贵的餐厅是有问题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不寻求边界的探讨是没有意义的,餐厅也是应该找性价比最好的。贵的餐厅比便宜的餐厅质量、服务和安全更出色是应该的,而餐厅评价体系帮助陌生就餐者寻找的应该是在各个消费水平性价比最好的,不是绝对价格便宜,是性价比最好。在不把价格看成是一种对就餐者束缚的情况下(也就是经济学里说的稀缺资源)那么每一个餐厅都可以做得非常好。
第二个,米其林让什么人去试吃了上海的餐厅得出了评价结果。据说,是很多本地美食家。在到餐厅就餐这件事上,美食家的看法并不比一般人具有更多的发言权(更主要的是诚实)。更何况美食家评选的单个成本比较高,这会造成体系测试数量变得很少,进而增加测试效果出现偏差的可能性。
这个说的是南翔小笼也被推荐了,其实这是种在上海遍地开花的进餐方式。这些小笼包口味的确出色,但并不值得推荐。这种推荐让我想起我高中的时候,一个女孩请我吃麦当劳,那是我第一次吃麦当劳的薯条和汉堡,觉得天下美食莫过于此。当时如果有人让我推荐餐厅,我肯定推荐新街口麦当劳。米其林推荐南翔小笼,怀疑跟我当时对麦当劳想法类似,主要原因是,以前没吃过。而这也就是少数美食家可能给一个评价体系造成的偏差。
第三个,餐厅这种东西可以用比较模糊的体系来评价,但不能用精确的体系评价。这是因为人们的口味因为诸多因素而差距巨大。这里也没有某种口味是优秀的而另一种不好。而米其林对上海餐厅的评价,只有一家三星餐厅,这很容易被人理解成那家餐厅是上海第一好的餐厅。这种状况出现,把模糊体系变成精确体系本身就说明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另外,米其林这种评价也人为地造成唐阁那几个餐厅的稀缺。这种评价只对被评选的餐厅和在那个餐厅工作的厨师有好处,但对因为要去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就餐而必须要等上一个礼拜的人根本就是负价值。
在餐厅评价体系里,如果你真的是个要就餐的人,米其林(特别是在上海)的评价体系几乎对你毫无帮助。其实,从上海米其林餐厅的评价结果看甚至让人怀疑米其林有没有资格来评价复杂的中国餐馆。
不管怎么说,评价餐厅还是用大众点评吧,虽然它有时是如此差劲,但其它的还不如它。
(来源:好奇心日报 作者:酸汤鱼)
上海一米其林一星餐厅涉嫌无照经营 4月已开张 吃吃吃 !上海米其林指南终于发布 看看吃过几家餐厅 米其林指南内地首秀毁誉参半 在米其林餐厅开个服装店如何?Club Monaco做到了 米其林即将发布上海指南 背后都有什么故事? 搜索更多: 米其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