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健康、环保,短短7年时间,“全棉时代”将不起眼的“棉花”做成了一笔年销售额近8个亿的大生意,甚至被冠上了国民品牌的称号。不过,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的。5年前首涉“人人看好”的电商,“全棉时代”网络销售却亏损达1500万元;直到2014年,“全棉时代”线下门店才勉强开始扭亏为盈。坚持7年时间,“全棉时代”是如何不断通过经营策略的调整,走出荆棘,迎来一片坦途的?
柔软、亲肤的棉花,组成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物件,面巾、纸巾、床单、衣物等等。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串联起了一笔年销售额近8个亿的大生意,其背后的推手正是全棉时代的总裁——李建全。

作为全棉时代行走的代言人,李建全的兜里随时揣着公司旗下的一款专利产品——棉柔巾,他自豪地称其为“不掉棉絮的纸巾”,并不失时机地向周围人宣传。托胎于医用辅料的行业背景,李健全和棉花打了多年的交道,带领团队研发出了水刺无纺布的专利技术,使得棉柔巾的掉絮率远低于同类产品,并且在医学标准的车间生产,更加健康环保。
在李建全看来,严把质量关的全棉时代一直以来并不缺少回头客,却苦于如何让更多消费者实现第一次购买。为此,无论是门店选址、门店规模还是产品种类,在品牌发展的7年中,全棉时代都作了相当大的调整。
“最早开的25家都换的差不多了”
全棉时代是2009年成立的,2010年1月1日我们同时在深圳开了三家门店,同一年在全国拓展到了25家店。这些店到现在能够留下来的可能只有几家吧,基本都换的差不多了。原因是首先当时选择的条件比较有限,别人不了解全棉时代,给你个位置,我们一看很不错,都没有想到去挑剔。
第二个我们曾经也开了很多街边店、地铁店。当时我们想给消费者更多方便,但其实作为一个新的品牌,我们现在了解到消费者并不会因为你开得越近越会买,很多消费者宁愿开着车到大型的购物中心去买东西,他还不愿意在地铁或者这些街边门店买。所以这些门店我们基本都关掉了,现在选择入驻大型购物中心。

2010年,全棉时代的门店仅有60平米,品类以快销品、一次性用品为主。时至今日,在美罗城的这家全新亮相的全棉时代,已是全棉时代的第5代店了,面积达到了300平米,品类涵盖了母婴、女性、男性、家居四大类,sku达到4000多种,其中光母婴的份额就占到了将近1/3。当年,正是将销售重心侧重到母婴品类上,全棉时代打开了市场缺口。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全棉时代全新概念店亮相上海美罗城店 全棉时代:如何从一家OEM工厂转型做“国民品牌”? PurCotton全棉时代在沪第7家新形象店开幕 全棉时代杭州利星名品广场旗舰店开业 总面积378㎡ 搜索更多: 全棉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