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线上线下融合消费的双向提速,消费场景进一步延伸拓展。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对人民网记者表示,当前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有四大变化,体验性消费、发展型消费、品质化消费、个性化消费越来越获得追捧。在这一背景下,迎来了线上经济和实体产业融合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两者实现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共享与合作,加速推进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模式。
不仅传统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其在价值分工中也有了新的定位,为产业链上下游进行赋能。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5月1日全天,全国邮政快递业共投递快递包裹2.6亿件,同比增长近30%。揽收快递包裹2.28亿件,同比增长25%。
“不少消费者都有体验,现在收快递的时间越来越短了,‘快’的背后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行业做到了仓储前置。”闪送副总裁杜尚驫表示,由于物流效率的提升,商户、店铺可以不再过度依赖周围环境的客流量来支撑营收,能够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经营当中。快递行业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赋能,推动了零售模式的创新升级,让商家有了更多精力,在供给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在这些新业态、新模式的背后,一个突出的特征是数据驱动。”王青认为,在“后疫情”时期,民众的消费习惯、消费场景和消费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例如,线上消费从商品进一步向服务拓展,直播成为新销售渠道,个性化定制消费的市场空间迅速扩大。考虑到当前防疫措施还不能完全放开,各地会在鼓励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新增量带来新机遇 消费动力足韧劲强
“五一”假期期间,各地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措施效果初显。
仅2小时,突破20亿元!5月1日晚,“2021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上海五五购物节”在上海正式启动,上海地区累计消费支付实时金额用时比去年缩短三分之一。
6亿元专项资金!在河南省,从5月开始至8月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钜惠夏季·火热中原”促消费专项行动,重点突出五一节、端午节、七夕节、暑期和开学季等时间点,通过发放消费券、奖励补贴等方式,对文化旅游、餐饮酒店、汽车家电等领域的消费实施补贴。
300万元!济南市为抓好“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的黄金时机,发放了文旅惠民消费券,推出了一批特价景区门票、举办了惠民观影、推出了全民阅读优惠等活动。
除了地方层面的消费增量外,“三农”等领域也是消费增长的重要板块。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北京乡村民宿的总体搜索量达到去年同期的5.2倍,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也有2.1倍的增长。除了城里人来农村寻找“乡愁”,更为可喜的是乡村自身消费的不断提升。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发布的《网络零售促进农村消费研究》显示,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稳步高速增长,农村消费增速连续8年高于城镇,网络零售成为农村消费的新增长极,服务性消费占比不断提升。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吕本富表示,我国农村人口相当于欧洲的人口规模,这在国内大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乡村振兴的价值怎么估量都不过分。
“农村消费是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增长点。”赵萍认为,未来增量空间体现在农村居民发展型消费不断释放,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消费占比越来越大;乡村旅游、休闲产品不断成熟,未来还有大量潜力可以释放;农产品的标准化、商品化将快速发展,网购农产品正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围绕消费市场的发展,王青表示,伴随着消费模式、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国内消费抗冲击的韧性也会随之增强,这有助于稳定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下一步促进消费,除了要通过增加收入提升民众消费能力外,还要有效激发民众消费需求,进而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来源:人民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假日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