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天下汇频道 >> 正文
裁员潮中的房企员工:频繁被HR约谈 自降身价找工作

  跑龙套

  与成熟的职业经理人不同,许多应届毕业生今年刚踏入地产行业,他们与这波地产裁员潮迎面相撞,陷入迷茫。他们中的不少人经过了校招的层层选拔,不料刚就业就失业,在房地产圈短暂地跑了一回龙套。

  一位刚被裁员的校招生告诉《财经》记者,她入职不足五个月,因为毕业院校不是211而被裁,公司的官方说法是,这是优化人才结构的正常动作。事实上,不少开发商对人才的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在行业高峰期大手笔招人,低谷期大手笔裁人,简单随意。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房企人力成本相比土地溢价和资金成本,在公司总成本中的比例太低,这导致开发商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个别房企已经提出要提高人才招聘标准,但这仅仅停留在口号阶段。标准的提高不代表人才管理的升级,人才需要深度加工与培养,而非只是拿来主义。

  “以招聘而不是以培养为主导的人才策略注定会失败。”一位房地产界的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对《财经》记者说。前者公司和员工的关系是交易关系,如同“一夜情”;后者是共生关系,如同“婚姻”。而中国开发商对待人才的态度大多是前者,是短视的。

  业界对校招生持长线培养观的公司有万科、中海、龙湖。这三家公司有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它们的校招计划维系多年。早年,它们学习外企思路,比如惠普之道,鼓励员工长期服务,因此要为员工成长买单。但它们的这一人才观念目前也在改变。

  因此,地产新人在入行前,除了要看薪资待遇、企业成长性,还要结合行业大势。鲜有应届毕业生具备这样的能力。

  刹车

  房企裁员风暴中,有不甘、有坚强、有眼泪、有愤恨、有理性,也有自欺欺人。

  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许多从业者中,不论是像秦岭那样被裁掉的人,像林然那样侥幸逃生的人,还是像常凯仪那样不得不动刀子裁别人的人,都表达了对房地产后市的迷茫感,房企职场生存的不易感,以及对这场裁员风暴几时结束的未知感。但他们都忽略了一件事:在行业入冬时,企业要生存,必须为自己储存能量。

  麦肯锡咨询团队是不少大型房企老板的座上宾。麦肯锡有一套著名的“不晋则退”用人理论,建议公司尽早裁掉那些排名最后10%、25%或33%的人员,为了雇佣更廉价的新劳动力,甚至要忍痛裁掉那些经验丰富且对公司忠心耿耿的老员工。麦肯锡认为,老员工所消耗的成本高于新员工,而他们之中很多人的绩效并无差别。

  这一轮房企大裁员不是史上第一次,它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裁员不仅是为了节省成本,改善现金流,还伴随着业务架构的调整。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开发商拉下过裁员闸门,但那时许多公司裁撤的是业务支持性岗位,以虚职更多,很少涉及主体业务部门。这是一种被动应对大势的收缩。

  2013年-2014年,开发商们第一次向设计、营销、投资等业务部门动刀,开始减员增效。那时的裁员特征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有老牌公司在裁员、收缩,也有新秀企业在加速扩张、招人,被裁掉的人可以迅速转场。

  对房地产专业的重视也在分化。四五年前,旭辉、阳光城这类闽系房企积极加仓买地,龙湖开始重视市场与客户研究,融创和碧桂园的渠道营销建设被提到高位。而当前这一轮房地产裁员与调整,更像是前两年地产空前大繁荣下的收缩,是部分房企战略溃败的产物,也是企业大刹车时的甩包袱,这足以将很多地产从业者打回原形。

  在本轮调控之前,央行从2014年开始接连降息、降准,货币如潮水般涌入房地产,催生了一轮地产盛世。许多开发商被巨量的资金巨浪抬上高位,行业又迎来一个闭着眼睛也能卖房的时代,对人的需求空前膨胀。

  此后,一些开发商开始加速快跑,用资金堆规模,用人海战术堆销售额,却不追求产品升级创新,不在乎组织是否进化,也缺乏市场敬畏,对人才专业性的尊重在降低。但这一过程中,很多年轻人也迅速走上管理岗位,实现了业绩狂欢、职业腾飞、个人财务自由。

  房地产从业者的门槛也在变得模糊。过去几年,健身房教练、餐厅服务员、理发师、空乘人员、非知名演员都赶来卖房子,挤进了地产圈。

  “地产人最爱犯的错,就是错把市场大势当成自己的能力。”一位地产从业者说。

  2016年9月30日,新一轮调控启动,一路加码,延续至今,去年底以来,售楼处开始降温,行业气氛由乐观转向悲观。此刻,刹车是第一位的,裁员与业务调整,是这轮寒冬中,开发商甩出包袱、力保生存的第一步。

  除了裁掉那些产能过剩的一线人员,管理层也在裁员队列。开发商意识到组织架构要扁平化,许多部门中间层级的管理者被清除出去。核心目标是,对市场反应更快,业务效率和人员单产更高。

  “现在裁员很凶猛的公司,哪一个不是前两年疯狂扩张的?”上述地产从业者说。危机感之下,人人平等,任何一个岗位都可能被冲击。

  过去几年的市场行情,揠苗助长了很多地产公司。现在,它们回到了原形。

  洗牌

  这一次,被裁掉、被整顿出去的人,合适的再就业机会更少。多位地产猎头告诉《财经》记者,逆势大扩张的公司目前很少,此刻还在社招的地产公司,要么是地方国企,要么是一些中西部的中小房企。“现在跳槽,基本上不可能加薪,不降薪就很不错。”

  地产行情变化,房企需要经营战略升级,人才队伍也需要洗牌和升级。

  两年前,常凯仪被公司调到广州,在项目工地上待了很多天。在那段时间里,他看到他的很多同事,每天在项目上并不忙,常常炒股看大盘,聊天,喝茶,无所事事。他心生感慨:这些人毫无进步,但是碰上了好的市场行情,怎么做都赚钱,所有人都是公司的功臣。

  思考未来对地产职业经理人来说太难了,因为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只有不断思考如何与时俱进,才可能让自己成为那个不会被轻易取代的人。

  房地产职业经理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技术派。这类人出身于工程、设计、营销、投资等房地产专业背景,一技傍身,专业主义至上,大多数不屑于办公室权斗,往往也难以坐到高位。过去,这类人才领略到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在不同阶段成为各家房企争抢的热门人才。

  第二类是忠臣派。这类人要么很早就加入公司,要么在老板或管理层起步时就展示了自己全方位投入的能力,忠心耿耿,经过时光的洗涤,成为公司文化的底色。不同的阶段,他们在公司的“压舱石”与“改革障碍”两大角色中不断切换,但是,他们始终是老板信任的人。这类人能够坐到高位,但他们的风险是,被公司同化得越强,一旦人事变故,融入外部环境的能力也越低。他们是市场成色不足的职业经理人。

  第三类是权谋派。这类人善玩权力游戏,他们研究怎么管理人、安置人,懂得站队与组队,对如何使用与捍卫权力得心应手。在业务上谋篇布局,有不错的视野与高度。这类人属于管理型人才,但往往年岁渐长,知识架构与能力体系需要更新。当房地产新时代来临,他们很可能是洗牌的重点对象。

  房地产资本时代已经在快马加鞭的路上,金融资本正在房地产行业索取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比如中国平安入股华夏幸福,并派驻高管人员,对业务提出新设想。

  “现在开发商对人才的资本运作能力要求越来越强。”房企人力资源官刘伟洺说。

  一批向金融资本效忠的房地产职业经理人可能成为明日之星。他们具有更强的财务背景与金融属性,高度顺应资本的意志,考虑问题更加金融角度与资本偏好,更适应房地产进入存量时代后的需求。

  刘伟洺感慨,地产人总是周期性痛苦,对这个行业又爱又恨,但“地产人离不开这个行业,因为在地产待久了,又怎么能接受其他行业的薪酬呢”?

  (应受访者请求,秦岭、常凯仪、林然、刘伟洺皆为化名)

  《财经》记者 董文艳 | 文  马克 | 编辑

2页 上一页  [1] [2] 

品牌房企都在玩的“超级品牌周”是什么?

万城控股IPO公开发售认购不足 中小房企上市心酸多

跨入千亿房企 富力地产多元扩张背后的危与机

房企不再捂盘 越来越多楼盘以低于预期的价格销售

当楼市进入买方市场,房企如何创新营销?

搜索更多: 房企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








    网站简介 - 刊登广告 - VIP会员 - 开放平台 - 内容制播

    权威商业媒体 零售淘金门户

    Copyright (c) 2003- 浙ICP备13037369号 红商网 版权所有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