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这样的趋势下,不少餐饮业内人士认为,银发餐饮消费已然从曾经的餐饮“可选赛道”彻底转变为当下的“必争赛道”。餐饮行业下一个新的蓝海已经出现!
比如在2025中国餐饮品牌节上,万店盈利智库创始人&CEO陈志强针对银发餐饮消费,就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特别强调,未来的10到20年,老年食堂以及长者食堂是上海、广州等高线城市餐饮业的下一个风口。
在他看来,许多在一二线城市打拼的白领,由于无力抚养子女,只能将孩子送回老家由祖辈照顾。为此大量老人不得不从乡村迁至乡镇甚至县城,形成“陪读型迁移”。这些家庭集中在县城生活多年,直至孩子完成高中学业。陈志强:“当前中国还有约3亿银发正处在进城过程”。这意味着,当这3亿“银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时,对于餐饮行业而言是莫大的市场机遇。
认为餐饮人要抓住银发餐饮消费趋势的,还有中国餐饮营销专家申晨。在他看来,当前的餐饮行业要重新定义老年人和老年经济,在读懂银发餐饮消费趋势,把现有的经验跟新的趋势相结合,就是当前餐饮行业的机会。他还强调,当前的趋势下,餐饮人要认真考虑如何为银发消费做一些新的尝试。
03
从低价健康再到为情绪买单
银发餐饮消费正经历价值重构
在红餐网看来,当前的银发餐饮消费,正经历价值由内到外的价值重构。同年轻人消费一般,银发餐饮消费的情绪价值也同样越来越被强调。
比如“百元一日聚”餐饮消费模式,花100多就能吃两顿正餐,还能包下场地玩一天,有舞厅、KTV、棋牌室等娱乐配套设施。这样的消费模式,一方面解决了新老人“社交场景缺失”的痛点;另一方面,区别于传统社区食堂“一人一餐”的孤独感,“百元一日聚”通过“餐饮+娱乐”的场景捆绑,打造了属于新老人老友相聚、兴趣社群的“专属社交空间”。
再比如长沙的东茅街茶馆,为了吸引更多的适老消费者,则定期在茶馆内举办老年友好活动。“老长沙童谣演唱”“毛主席求学经历戏剧表演”等,都是东茅街茶馆的常见互动节目。此外,东茅街茶馆还每月邀请社区医生开展“茶歇健康讲座”,将餐饮消费与文化、健康服务绑定。
而海底捞,今年重阳节,全国多地海底捞门店就通过丰富的场景打造,推出了丰富的敬老活动。比如西安的多家海底捞门店,设置“丢掉烦恼”沙包投掷区,老人们将写有“病痛”“皱纹”“白头发”等字样的沙包投入洞内,即可赢得鸡蛋、小米或餐券等奖品;重庆海底捞部分门店则主打一个“送礼送到心坎上”,为到店用餐的“银发族”赠送鲜鸡蛋和杂粮米……
从以上的案例来看,“新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力正在被餐饮行业看见和挖掘。同时,新老人们也明显不愿被贴上“老年标签”,反而热衷尝试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不过,在红餐网看来,尽管当前银发餐饮市场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前景,但餐饮企业在布局这一领域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首先是市场定价难题。尽管新老人餐饮消费呈现了不少“新”的趋势,但本质上依然是银发消费范畴,不能脱离“低价惠民”的定价逻辑。其次是服务断层,造成专业不足与信任缺失的双重考验。比如此前,江苏某“一日聚”门店,因诱导老人购买高价床垫而被相关部门查处,这一行为严重拖累了整个行业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度。最后是供应链难题。众所周知,老年餐对食材的“低盐、低脂、软烂、易咀嚼”要求,与常规餐饮供应链存在本质冲突。如果为此单独打造“适老”供应链,成本可能还会“不降反升”。
小结
消费者既追求美味,也注重情绪价值,这并非年轻人的专属,老年人同样如此。真正成功的餐饮企业,不仅要实现美味与情绪的融合,更应进一步激发顾客情感,使之成为忠实客户,这是修练内功的关键。
可以肯定的是,最后能在银发餐饮市场站稳脚跟的企业,必然是“适老”“懂老”与“可持续”的。期间,餐饮行业怎么找到自己针对银发消费的“适老”模式,仍需要更多的探索。
来源:红餐网 扶风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