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全国商超企业,开展了2025年中秋节、国庆节(双节)期间各商品品类的销售实际数据调查。此次调查涉及全国39家商超企业,调查收取的销售数据为区间数据对比更好的为行业提供对标与参考。

具体调查信息如下:
2025中秋和国庆节假期时间合并,居家及出游相关消费均有较好表现。总体上超市各品类商品销售保持相对稳定。其中,水产、烘焙、熟食品类的销售随着门店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达到较好的增长,出游带动方便食品、饮料等消费;节日类商品如酒类、水果等符合预期;米面粮油肉蛋副食调料保持稳定,但受天气影响部分商品不及预期。
一、销售高峰期及时长

2025中秋、十一双节合并,实际销售高峰起始日期较为集中,样本数据来看实际9月19日开始陆续有企业预计进入销售高峰,调查显示9月30日-10月1日出现高峰期的情况较为集中。

同时销售高峰同样集中出现。5-7天的销售时长居多。少有地区出现10天以上的销售高峰持续时长。
二、各品类情况如下
此次调查涉及全国39家商超企业,以下所有品类的对比图中,预估与实际对比为同样本企业。
除季节性品类—月饼外,其他品类按照销售增长的企业占比由高到低依次阐述。

月饼有19家企业销售增长、5家持平、15家下降。
月饼销售在双节重叠下面临销售周期压缩、团购锐减及消费分化挑战。销售较好企业通过三重策略破局:一是产品革新,聚焦散装(例如29.9-39.8元价格带)、鲜肉月饼及地方特色品类(滇式/新疆),强化低糖健康属性;二是渠道拓展,提前1个月上架,发力现场烘焙提升体验;三是营销转型,以买赠活动刺激自用消费。成效上,散装及现制品类得以增长,有效对冲礼盒下滑,精准备货更使损耗率显著降低。未来需持续深化性价比与差异化优势。

团购业务有19家企业销售增长、5家持平、15家下降。
超市团购业务在双节期间面临需求萎缩、客单价下滑的普遍挑战,企事业单位福利缩减导致实物团购显著下降,传统礼盒为甚。逆势增长的企业通过三重策略破局:一是客户转型,开拓新兴行业零散团购,替代流失大宗订单;二是商品结构调整,以健康类、高性价比商品(如有机粮油、保健礼盒)替代传统礼盒;三是服务升级,提前走访定制方案。成效上,零散订单虽提升交易笔数,但客单价降幅抵消交易增量,同比销售增幅普遍较窄。未来需加速从资源依赖转向服务驱动的深度转型。

水产类(鲜活水产、冰鲜水产、称重冷冻水产、联营水产、速冻水产)
数据显示:有29家企业销售上涨(占比74%),10家企业销售下跌(占比26%)。
本年度双节合一,需求较往常旺盛,部分地区高端水产趋势较好,整体销售增幅喜人。部分企业反馈均精准把握中秋国庆双节相连带来的长假期消费机遇,并较往年显著提前启动节日备货与营销规划,实施精准的促销单品调整,例如将资源从原有品种集中到“梭子蟹”、“活虾”等节日需求旺盛的大单品上,聚焦核心爆款有效拉动了整体销售,此外,还有提及在该品类上联营改自营、产地直采、加强质量监督等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方便食品(饼干、曲奇、派类、冲调食品、保健品、方便餐、巧克力、婴儿食品)
数据显示:有29家企业销售上涨(占比74%),10家企业销售下跌(占比26%)。
自热食品成为短途出行刚需品类,自驾群体采购量提升。销售较好的企业反馈保健品及冲调类增长超预期。但也有企业表示未达预期,因陈列资源被节日礼盒挤占。反差大的主因是未能预判节假日合并对速食需求的影响,以及重点品项推广不足。

烘焙类(面包、中西糕点)
数据显示:有28家企业销售上涨(占比72%),11家企业销售下跌(占比28%)。
烘焙食品预判较好趋势,居家/出游必备品且符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销售较好的企业通过现场加工、多品种、丰富口感吸引顾客,并引进特色供应链实现高增长,契合性价比与体验需求。销售不及预期的企业则因出行消费转化不足导致预判偏高。

熟食类(包含主食加工、散装肉制品、熟食加工、小菜、配菜)
数据显示:有28家企业销售上涨(占比72%),11家企业销售下跌(占比28%)。
中秋家庭聚餐拉动熟食等方便食品的销售,熟食、现场制售散装熟食借烟火气场景提升。自有熟食加工的企业增长较好,产品升级的企业增长显著。销售符合预期。

水果类(苹果、梨、桃李杏、柑橘、瓜果、浆果、热带类、坚果类、其他水果、水果礼盒)
数据显示:有28家企业销售上涨(占比72%),11家企业销售下跌(占比28%)。
水果类成为双节增长核心品类,礼盒装及高端单品驱动显著。高性价比的应季水果,宴请及送礼精品礼盒,即食果切销售均符合预期。此外,销售较好的企业因礼盒品种齐全、高性价比实现销售增长。销售不及预期的企业则因订货量偏差、礼盒创新不足导致普通水果滞销,雨季影响口感与客流亦加剧反差。

豆制品类(豆腐、豆浆、豆制品深加工)
数据显示:有27家企业销售上涨(占比69 %),12家企业销售下跌(占比31%)。
豆腐及豆制品营养健康、品类品种丰富。价值双节合一,家庭聚会场景拉动豆制品消费。不少企业低估了此品类的销售潜力。整体销售较好,基本符合预期。

饮料(瓶装水、功能饮料、茶饮、果蔬饮料、碳酸饮料、含乳饮料、冲饮、咖啡)
数据显示:有27家企业销售上涨(占比69%),12家企业销售下跌(占比31%)。
销售较好的企业借含乳饮料升级、新品引入实现20%高增长。销售不及预期的企业反馈,受阴雨天气及陈列定价问题压制需求。销售反差集中在极端天气与渠道策略应对不足。

副食调料(调味油汁、调味粉晶、酱制品、腐乳、酱、干菜、海味、配料、罐头、蜂蜜果酱)
数据显示:有26家企业销售上涨(占比67%),13家企业销售下跌(占比33%)。
调味品在家宴筹备中的核心价值,随餐桌食材类增长,带动相关产品销售。企业普遍反馈销售符合预期,但也有企业反馈节日销售高峰前期的营销或店庆类活动已透支透支该品类消费,以及家庭聚餐减少,团购下滑等因素导致销售不及预判。

粮油类(米、面、杂粮、挂面、烹饪油)
数据显示:有25家企业销售上涨(占比64%),14家企业销售下跌(占比36%)。
销售较好的企业在大米品类上实现突破,或供应链上取得的价格优势实现增长。销售不及预期的企业普遍受团购量骤减拖累(米油类最明显)。销售反差源于对团购渠道预判不足,团购缩减超预期。

奶饮冰品(液奶、酸奶、乳酸菌、低温制品、奶酪黄油奶油、冰淇淋)
数据显示:有25家企业销售上涨(占比64%),14家企业销售下跌(占比36%)。
奶饮冰品预判整体趋稳,比预判稍好,部分企业反馈,健康趋势带动品类增长。但也有企业反馈箱装奶节日送礼萎缩,冰淇淋清仓提早、促销表现异常导致下滑。

冷冻食品(速冻面点、速冻料理含炸货、涮货、冷冻蔬菜等)
数据显示:有24家企业销售上涨(占比62%),15家企业销售下跌(占比38%),整体符合节前预期。
销售较好的企业抓准家庭备菜需求实现增长,加之双节期间受阴雨天降温影响,火锅类销售有所增长。但也有企业因客流减少、速冻蔬菜、预制菜品推广不力进一步拉大预判差异。

肉、禽类(猪、牛、羊、禽、其他肉类,调理肉类半成品0-4度、速冻禽类、速冻肉类)
数据显示:有24家企业销售上涨(占比62%),15家企业销售下跌(占比39%)。
肉禽类预判整体较为平稳。销售较好的企业反馈,增长主要来源于质量提升,渠道的把控。也有企业反馈,价格普降导致销售额未随量增而增长。

酒类(白酒、啤酒、红酒)
数据显示:有21家企业销售上涨(占比54%),18家企业销售下跌(占比46%)。
酒类分化显著,销售较好的企业凭借中端价格带(150-300元)发力以及三方平台活动实现超10%增长。销售不及预期的企业则受高端酒消费降级、烟酒渠道降价清库存冲击。销售反差主要来自于未预料到中端崛起与高端疲软并存。

蛋品类(鲜蛋、加工蛋品)
数据显示:有20家企业销售上涨(占比51%),19家企业销售下跌(占比49%)。
蛋品类双节期间需求比较稳定。销售较好的企业普遍认为定价和库存把控合理是成功关键。而销售不及预期的企业则指出传统蛋类价格下跌、高端品规划不足,特别是鲜蛋礼盒上新滞后导致错过节日高峰。

针织组(保暖内衣、睡衣睡裤、袜类、拖鞋、毛巾、床上用品、休闲鞋及服装、婴儿用品)
数据显示:有18家企业销售上涨(占比46%),21家企业销售下跌(占比54%)。
中秋十一双节期间,国内部分地区接连阴雨降温天气,拉动保暖类服装上涨。销售较好的企业同比增长28%。也有企业反馈受线上渠道挤压,尤其保暖衣品类更新缓慢。

洗涤纸巾类(卫生纸、儿童妇女卫生用品、湿巾、抽纸、洗衣用剂、家居清洁)
数据显示:有18家企业销售上涨(占比46%),21家企业销售下跌(占比54%)。
黄金周出行将会带动一次性纸巾、湿巾类商品销售,但渠道分流影响实体店销售,实际表现大致符合企业预判。

休闲食品(坚果炒货、果脯蜜饯、肉干、豆干、糖果、果冻)
数据显示:有16家企业销售上涨(占比41%),23家企业销售下跌(占比59%)。
企业普遍认为聚焦健康升级方向的商品领涨,尤其是坚果在礼品场景的不可替代性,糖果类受减糖趋势抑制消费,此外,也有企业反馈包装创新对增量的贡献关键作用。

居家组(厨房用品、餐具、水具、一次性用品、清洁收纳用品、卫浴日杂用品、宠物用品、汽车用品、文体用品、箱包用品、玩具、五金电料、季节性用品)
数据显示:有15家企业销售上涨(占比38%),24家企业销售下跌(占比62%)。
销售较好的企业借厂商周活动带动销售。销售不好的企业普遍归因于线上渠道分流,尤其文具玩具类受IP产品缺失制约。个性化商品开发滞后导致线下吸引力下降。

蔬菜类(叶菜类、根茎类、瓜类与茄果类、菌菇类、花菜、芽苗、豆类、腌渍加工蔬菜、其他蔬菜)
数据显示:有15家企业销售上涨(占比38%),24家企业销售下跌(占比62%)。
企业反馈双节外出场景突出,客流减少,蔬菜类整体需求不足。少数企业精选品类、应季营销、增加差异化小品类并配以试吃,销售提升显著。

清洁美容类(洗护发类、皮肤养护类、口腔清洁、身体清洁、计生)
数据显示:有11家企业销售上涨(占比28%),28家企业销售下跌(占比72%)。客流下降导致销售不及预期。

总结:
2025年中秋国庆双节叠加呈现出"周期前移、消费分化、场景驱动"三大特征,销售高峰期提前至节前3-5天,家宴与出行场景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表现优异的企业普遍在三个方面实现突破:供应链精准适配,聚焦便携食品等增长品类并优化库存周转;商品策略创新方面,通过散装月饼、地方特色商品和健康概念品满足性价比与升级需求;渠道协同增效中,强化O2O即时补货与线下场景化陈列。其本质在于从被动备货转向主动预判消费场景,通过商品快速迭代与全渠道服务匹配变化的需求。行业需正视团购萎缩、客流分化的长期挑战,从资源依赖转向精细化运营,强化供应链韧性与差异化选品能力以应对市场结构性转变。
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