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孙雨
寒冬来临,“摆摊”热情越来越高
地摊烧鸟、牛排、螺蛳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立冬已过,今年冬天开始了。
夜幕降临,有这样一批人,时不时出现在地铁口、夜市、大集等公开场所。这些摆摊工作者们,似乎不管是严寒酷暑,热情都从未减少。
这些真正的地摊餐饮小吃,正在市场中掀起阵阵浪潮。比如爆火网络且备受年轻人追随的罐罐烤奶,一个罐罐、一袋纯牛奶、红茶绿茶茉莉花茶叶不同口味,再加上一些些点缀,引来人们疯狂打卡的原因,大概是价格便宜、模式新颖、拍照打卡确实很好看,非常有利于传播。
还有操作难度低且人群接受度高的淀粉肠儿,以及在气温骤降的北京街头,出现更多推着电动车、三轮车摆摊来卖烤红薯、炒栗子、自制糕点、驴打滚、糖葫芦等的摆摊工作者。
某一天,内参君晚上十点出来地铁口,看到那位几乎每天都来出摊卖淀粉肠儿的阿姨。内参君像往常一样去买烤肠,阿姨笑着说马上就收摊了,就等你来了,今天再给你便宜一块钱。
有时候,感觉这更是给夜晚回家的打工族们的最好“福利”,前不久一位广西的朋友称,他在凌晨三点的街边,吃到了一碗地摊螺蛳粉。
提到地摊螺蛳粉,近日来自杭州萧山的一家螺蛳粉摊在小红书上非常火,有人甚至驱车一个半小时又排队1小时才吃上这碗有味道的粉,不可否认,这爆火背后不乏有夸张的营销成分在。
此外,今年摆摊的餐饮小吃品类越来越多,甚至出现日式地摊烧鸟、关东煮、居酒屋,法式地摊牛排,中式自然更多包括地摊串串、地摊麻辣烫又从门店搬到了外面,营造真正的烟火气。
地摊概念一直火
有人真正摆地摊 有人把它做成地摊餐饮模式
除了这些真正的“摆摊”工作者,近两年,许多餐饮品牌直接把地摊搬进门店里,尤其是在餐饮品牌中兴起了一阵“地摊风”、“破店风”、“市井风”这样相对成熟的门店风格或模式。虽然大部分可能只是打着“地摊”噱头来吸引顾客,也确实达到了引流增量的目标。
复古的门店装修风格,高性价比的体验感,小桌子+马扎的用餐方式,甚至直接把火锅店、烤肉店开进菜市场,主打一个食材新鲜,方便采购,努力靠近社区和消费者,把最接近地气的餐饮开到顾客家门口,让消费者们心动。
从地桌烤肉、地摊烧烤,到地摊火锅、小炉子烧烤、地摊打边炉等,“地摊”餐饮还在陆续推出。近日,全国各地似乎都支起了“小炉子”吃烧烤,在小红书平台,有关“小炉子烧烤”的相关笔记达到3万+篇。“要知道,每到秋冬季都是烧烤品类的淡季,生意会慢慢变差,而小炉子烧烤模式却恰好满足人们在冬季吃烧烤且有好体验的满足感。”一位烧烤老板表示。
如今这种模式以常态化规模化在全国遍地开花,袒露出真正的烟火气,同样满足人们社交、聚会的场景。最近,一家名为“乐趣小炉子烧烤”的品牌集中在北京开出超30家店,它属于室内DIY烧烤,满足烧烤爱好者们动手自烤的体验感。
基于市场和消费需求,曾红极一时的“地摊风”还存在,只是正在变换新方式继续造势。
企查查数据显示,近一年内成立且在业、存续的“地摊餐饮”相关企业大约有3000多家。
有业内人士直接指出,“‘地摊风’餐饮,简单理解就是餐饮品牌创新的一种装修风格,不可以和‘地摊经济’混为一谈,这二者毫无关联。”
一方面,是真正的“地摊经济”。在国家鼓励并出台地摊经济政策,比如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大型商场开展占道促销、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允许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扩大停放区域等等,系列政策出台推动全国各地地摊经济强势复苏和发展。
在经济大环境下,地摊经济为鼓励更多人们创业和提供创业机会。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