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新零售频道 >> 正文
在双11卖货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们的产品复购率不是很高,但是这种高客单的产品,在大促的时候,就是因为促销、便宜能够收割消费者的心智,比如他之前浏览、收藏、加入购物车了,可能就是因为价格没有买,到双11优惠的时候就会购买。 另外我们也做一些站内站外的营销投入,平常的曝光越高,双11爆发的可能性才更大。

  第二个阶段就是做预售,先完成商家报名,签订相关的协议,因为活动一般要求近90天最低价,所以我们从9月份开始就要保价,不能卖的太低了。我们自己会算到底什么样价格是我们能承受的底线,承受不了产品可能就不上架参与上11了。

  因为天猫的活动机制特别多,我们需要精细算到哪些营销玩法会影响到最低价,根据天猫的规则来设置我们的玩法,从而保证我们的价格。

  像双11这样的资源性倾斜活动,主要是大品牌收割心智,对于没有品牌的一些小店铺并没有太大优势。我们虽然体量不是很大,但是因为品牌有知名度,有自己的群体,还是会参加双11,至少不会亏本,起码比平时强。

  我们把双11看成大促一样的营销活动,像我们这种商家需要尽量去参加,如果能在这个活动当中卖的好一些,一个对后续的日销有帮助,另外如果比竞品商家卖得好,店铺本身的权重就会高一些,未来匹配到平台免费的流量也会多一些。

  05

  双11平台资源位太少

  中小店铺得不到支持

  筱筱 | 京东酒水商户负责人

  我在京东开了商铺,主要经营酒水,京东平台上的B端和C端都在经营,到现在已经6年了。双11其实不管在京东还是淘宝,我们商家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是希望做到最大力度的促销。

  互联网时代大多数消费品的价格非常透明,酒水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做各类促销价格也压到极致了。有时候为了引流和留住一些爱好者,部分款基本是亏本的。每年双11我们会拿一两款引流产品,体量不是很大,消费者也能捡点漏。

  2013年我们第一次参加双11的时候,因为没经验,成交额虽然有400多万,但因为节奏把握不合理,核算下来亏了20来万。而且当时备货不足,物流也跟不上。一般店铺里分别设置有利润较高、较低的产品,还有基本不赚钱引流的产品,最后算一个加权平均来得到平衡。我们当时就是没有把握好平衡,利润型产品卖的很少,引流型产品出货很多,最后一算账就是亏钱。

  后来我们就调整产品的比重,到第二年成交额大约达到了1000万左右,利润率也保持在正常水平。

  双11能增加销售体量,因为我们商家平时面对的是分散的流量,双11是一个大的爆发式流量,所有的商家都要想着去蹭流量,去转化,这是平时要花很大的精力才能达到的效果。

  规则上京东和淘宝没太大区别,也是跨店满减、津贴、红包这些。京东双11上主会场也有考核指标,产品要具备超级性价比才会筛选到,拿到坑位要看销量来排位。很多能上主会场的都是自营产品,第三方商家比重不会很大,因为自营产品力度更大一些。我们酒类产品也不太合适,我们的重心在年底和中秋节,每年这两个是最大的活动。

  我认为双11不合理的地方就在于,资源位太少,商家如果活动力度不够大的话,得不到资源支持,但因为产品属性不一样,像我们这样的品类做不了大的促销,就会很吃亏。

  06

  双11不适合没有品牌影响力的中小店铺

  路遥 | 淘宝店主

  2016年我们参加双11并且上了主会场,当时门槛和规则也比较多,跨店满减,津贴,各种补助,还有隐形红包,我们也没算明白哪些优惠到底有多少。开始定价的时候平台要定近一个月最低价,那个价钱已经比平时低了,我们又出了一个5元无门槛优惠券,还得包邮。

  上了主会场以后,平台给了我们一个坑位,就要参与到赛马机制里,我们也不希望好不容易上去了再掉下来。为了保证在赛马机制中能有不错的表现,在原来优惠的基础上我们又推出了前半个小时抢购活动。

  另外,双11的时候我们还要给所有的老顾客发短信提示优惠活动,也花了几千块钱。一开始定的价钱其实利润空间就很小了,再加上种种的规则红包,原计划保本,结果那一年成交额30万,亏了十来万,加上后来的双12和年货价,2016年折算下来亏了20万左右。整个2017年都在辛辛苦苦直播和经营店铺来填坑。

  后来我们就决定不再参加双11了,主要是因为我们不懂运营、不懂规则、没有专业团队。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上了主会场的,反正我们家就是老老实实的亏本做促销。

  其实我们这种初级农产品就不适合去上双11,因为平时我们就没有很大的利润,毕竟初级农产品没有附加值,有的品牌可以把核桃卖到30-40多一斤,我们两斤才能达到那个价钱,没有附加值,没有IP形象,利润空间不允许那么做。

  07

  参不参加双11没太大区别

  就是随大流

  王红东 | 淘宝店主

  我们卖的是云南土特产品,淘宝店从2013年开的,每年双11都会参加,但是没上过主会场。

  第一次参加双11卖了有四五万块钱,平时我们一天的销售额也就几千,差不多相当于20天的销量。销量最高的一次是2014年,当时就抱着拿下常规性的订单的规划,准备了20天左右的货,结果那年分会场也很厉害,就爆单了,那天卖了快3000单。 我们准备的货不够,发货就发了两个星期,成交额大约15万。

  但折算下来,因为双11前后就没有什么成交额了,即便没有双11,我们平时20天的销量也是那样。当然,也是因为我们上不了主会场,上主会场的可能一天卖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是投入也比较大,搞不好就会亏本。

  所以我们基本上都没上过主会场,也没有亏本过,双11稍微优惠一下,促使大家囤货。我觉得上不上都无所谓,而且双11还挺麻烦,要各种报名,重新做素材做图片,前面一段时间和后面都很闲,突然那一天又很忙。

  双11的规则每一年都会变化,我们要重新学习,跨店满减、津贴、无门槛红包等种种叠加,太精准的会减几块几毛我们也算不准,反正大概不亏本就行。比如一个单品平时是卖30块钱,有些会精打细算的人,买几份、不一起下单,分别享受无门槛红包,或者换账号来拍,可能到手就10-15块钱,还包邮,这种就是亏本的,好在不是所有商品都这样,能互补一下。

  参加双11活动,对我们店铺影响不大,不管涨粉还是销售,都是相当于把我们20天左右的量集中到1天了。但是不参加,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生怕落下什么,就随波逐流参加一下,也没啥坏影响。

  08

  消费者越来越理性

  双11别指望干一票就走

  金勇 | 艺福堂茶业总经理 

  每年双11,我们会根据市场的流量做不同的准备。今年我们在8月就成立了项目组,做了全员动员,打算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提升。跟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双11备战的整体节奏都提前了,总共一百天的时间里,前60天我们更注重营销策略,后面40天落实备货。

  艺福堂作为茶类目的商家,日销已经相对比较稳定。我们有上百万粉丝和1400万的购买客户,应对双11单日的客流高峰,我们会在前期做老顾客进店引导、预售,同时也会为新客户做好售前服务,引导他们收藏、加购、领券,双11当天付款就OK了,我们的策略是把工作做在前面。

  从目前的预售看,今年的订单量比去年好,虽然在消费者宣传层面大家感觉双11消费的热情在下降,但在我看来,消费者只是没有再去公开晒或者表现什么了,但他们的购买力和关注度丝毫没有打折。

  有人说双11为什么不能像过去那样好好打折,非要把规则弄得那么复杂。其实从整个流程来看,双11的规则是趋于简单化的。前期的预售,后期的预热,前后20天里,商家可以通过客服聊天小程序、机器人对双11的优惠规则和购买方式做推送和介绍,让消费者更加省心和便捷地选购到他们需要的产品。比如艺福堂每年双11都会出预售的攻略和双11当天的购买攻略,帮助消费者快速厘清双11的玩法和游戏规则,建议消费者双11买什么最划算,怎么买最优惠。

  有的商家对双11的期望值比较大,亏了会有失落感,这其实要看商家对双11的定位。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要指望干一票就走。双11是品牌商家的竞技场,每年都会成就新的品牌。商家可以借助双11的势能实现品牌的提升。比如刚上的品牌,需要拉新,折扣力度或其他的资源投入会大一些,短期看盈利不是很大,但通过后期的品牌运营维护,持续给客户关怀,便可以提升品牌价值。

  双11大促活动的拉新、转化的能力很强,借助兴趣-认知-购买-忠诚的消费者运营链路,我们可以做很多前期传播和引导,在消费者的整个消费链路里增加品牌曝光和感知。

  对于艺福堂来说,则是将双11作为回馈新老顾客的重要契机。茶作为生活必须品,每天都要喝,双11就是老顾客囤购口粮茶、新顾客尝试购买的时机,尽量去满足新老顾客的多方面的需求。

  来源:燃财经 唐亚华 苏琦

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双11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