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年间,56岁的丁宝桢从山东西进调任四川总督。这位颇喜美食的晚清名臣在蜀地任职期间创制了一道将鸡丁、花生米下锅爆炒而成的佳肴。
不曾想,这道丁府"私房菜"后来越传越广。丁死后,清廷追赠"太子太保"名号以表彰其功绩,而他创立的这道菜品也因此得名宫保鸡丁,世代流传。
如今,百年之后,宫保鸡丁早已不是狭义上的川菜,而成了中华美食的一张名片,除受到不分地域的国民喜爱外,也走向国宴、走向世界,成为全球食客必尝的国菜经典。不过,在一位名叫赵申的餐饮企业家眼中,这还远远不够。
"民以食为天,中华美食文化历经千年,源远流长,还有很多可以延展的地方。"因此,他在跟丁宝桢相似的年龄时开启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做一个能够把宫保鸡丁这样的国民美食发扬光大的中式快餐品牌。
中国人一提起快餐,首先想到的是肯德基、麦当劳这些洋品牌,很少有能与它们齐名的中式快餐品牌。赵申说,"我希望做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快餐品牌。"这便是后来的和合谷。

(和合谷门店外景)
主打"国人快餐"的和合谷自2004年成立以来,用了十四年时间成长为享誉北京的"中国十大快餐品牌",拥有超过百家门店,且已涉足华中,放眼全国。
在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潮下,和合谷又在赵申的带领下,开辟外卖"战场",发力线上外卖,在短时间内就做到了行业前列。
外界比较好奇的是,擅长传统线下经营的赵申是如何带领一个中式快餐品牌在没有硝烟的外卖战场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
每天卖出1万碗的宫保鸡丁
严格意义上说,赵申曾经是餐饮行业的"门外汉"。上世纪90年代,四十出头的他曾是国企的劳动模范、管理骨干,在首钢电梯厂当厂长,还曾被评为"北京市十佳厂长"。
1996年,意气风发的赵申在多番的盛情邀约下,彻底转行,从首钢辞职成为北京吉野家总经理,直到八年后离开。
彼时,已在餐饮界颇有名气的他拒绝了多个品牌伸出的橄榄枝,做了一个让身边人膛目结舌的决定——创业,做一个中式快餐品牌。

(和合谷创始人赵申)
凭借此前的经验累计,赵申在自己55岁这一年信心满满地投入到创业大潮中,从一个行业参与者变成了操盘者。
2004年3月10日,和合谷的首家门店—西单中友店(现已改名为汉光百货店)正式营业,一个新的中式快餐品牌就此诞生。
在和合谷面世前,赵申就一直在琢磨如何定位它,他希望做出一个独特的中式快餐品牌,能将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跟当代人的饮食习惯完美结合,"国人快餐"的概念由此提出。
成立之初,和合谷便推出了东坡饭、麻婆豆腐、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一批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餐品。果不其然,食客络绎不绝。最好时,西单中友店的单日销售额能达到13万元,按照现今的标准也能称得上是网红餐厅了。
之后的几年里,借着北京举办奥运的东风,和合谷发展势头强劲,在京城餐饮圈和消费者中声名鹊起,门店数量也从一位数增长到两位数。
2006年开始,多家风投机构曾找上门,就连拥有肯德基等快餐品牌的百盛也找到赵申,希望投资或收购和合谷。
不过,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赵申对这些转手赚大钱的机会并没有心动,反而决定率快餐行业之先,投入巨资做和合谷的体系建设,包括引入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贯标、找国际机构做咨询、建设中央厨房等,耗时两年才将整个体系搭建完毕,并拥有多项独家专利。
"在菜品上,我们也更讲究。以宫保鸡丁为例,鸡肉、花生这些原材料的选择,口味的统一都有非常严格的标准。"赵申说,宫保鸡丁如今已经成为和合谷当之无愧的爆品,每天可卖出1万多碗,平均每售出4碗餐就有1碗是宫保鸡丁饭。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专访北京和合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京
北京很多店的快餐和合谷年底要在伦敦开首家海外店
和合谷要去英国开店 它背后是弘毅资本的中餐出海计划
吞下和合谷的弘毅在下什么棋
和合谷发布千店计划 拟赴英国开店
搜索更多: 和合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