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趋势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趋势 >> 全球动态 >> 正文
被商场围困的香港 掏空街道的生命力

  “香港是个大商场。”香港独立乐队My Little Airport道。

  商场最初的“公共”理想

  全世界第一个商场是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Southdale Shopping Centre。这个占地约7.43万平米的商场于1956年开幕,是当时都市发展的里程碑。当我们批评商场是消费主义的代名词和扼杀社区生活的凶手,谁又想到商场的构思,竟是来自一个相信社会主义的建筑师?

  生于维也纳的Victor Gruen二战后移居美国。在1950年代,他经历一场美国中产移居市郊的热潮。当时市中心密度愈来愈高,一些中产追求新鲜空气、宽敞房子,加上汽车跟收入相比愈来愈便宜,于是他们在市郊买房子,追寻理想居所和生活。

  当Victor Gruen被委托在明尼亚波利市十里以外的市郊,建一座购物设施时,他念兹在兹的是这些中产市郊缺失的公共生活:市郊是够宽敞了,可是放眼尽是一座座被矮墙或栅栏围住的两层高平房,车房就在栏内,屋外没有商店只有通道。中产每天从车房把车子驶出,花个多两个小时走高速公路直达市中心上班,下班重复同样的路径。生活空间愈大,却愈不能步行,出行永远只靠车。

  Victor Gruen记挂的是维也纳的街区,生活所需总是信步而至,不需社区中心,因为社区在小规模的城街区下自然有机而生。他不能改变中产搬往市郊的趋势,却为疏离的市郊生活开出一帖名为“商场”的药方──首个全密封式的购物设施。根据他的乌托邦式蓝图,商场内除了商店,还有喷水池、托儿所、图书馆、社区会堂和邮局。他的愿望是把在欧洲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公民广场和维也纳的蓬勃街区,放进这个巨型的密封购物设施中。市郊中产失落的公民生活和连结,就由商场来补充。

  Victor Gruen设计的封闭型商场在1956年落成以后,商场在美国遍地开花,可是Victor Gruen却悔恨不已。从今天的商场可见,它们已彻底违背Victor Gruen的理想。事实上,晚年的Victor Gruen对他亲手造出来的这头“巨兽”几乎断绝关系。1978年,他在过身前两年说到:“我被称为商场之父。我却想借此机会跟它断绝父子关系。我拒绝抚养这些把城市彻底破坏的怪兽。”

  “与世隔绝”的现代商场

  购物绝非现代香港人专利。今天造访欧洲,还可见到露天或半露天的古罗马市场和商业大街遗址。在土耳其、叙利亚一带的中东地区,市集由中世纪甚至更早活跃至今。

  在巴黎和米兰这些世界潮流中心,仍随处可见有盖的购物大道,在地图上它们多以passage或arcade见称。这种单层或两三层高的购物大道,多以玻璃为上盖,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产物。其中1877年落成的米兰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以当时意大利国王Vittorio Emanuele II的名字命名,庆祝意大利统一。其华丽堂皇的建筑,被喻为是“中产阶级的殿堂”。

  这些arcade或passage的原型渐渐散播至整个西欧。英国则把这些购物大道称为high street。每个英国大小市镇都有一条让H&M、Zara进驻的high street。日本固然以百货公司见称,但大城市如东京大阪的各区都有有盖商店街,中小型城镇亦如是。西欧和日本的城镇,不论大小都有商店街,但数层楼高的商场只在部分城市出现,还称不上是“商场林立”。

  现代商场跟历史上的购物场所的最大不同,是其建筑完全封闭。这个看似细微的分别其实有重大意义。在Southdale Centre建成前数年,Victor Gruen已在底特律兴建Northland Shopping Centre。Southdale跟Northland不同在于,后者有个露天中庭花园,前者完全密封。

  一个书写美国现代主义建筑的作者James Lileks形容,Southdale早年的美学概念便是将“室外的美好搬至室内”。对于明尼苏达这个全年1/3时间,平均温度处于零度以下的地方,能在冬天时被一室暖气环抱、穿戴轻便自由自在地行走,可说是划时代的创新。难怪Southdale初年的广告将商场定位为“四季如春”。

  在炎热多雨的香港,密封的商场为我们遮风挡雨。这样的设计既排除了室外的不稳定性,更排除了任何影响消费意欲的外在环境。不管外边日出日落物换星移风来水淹,消费者亦不见天日,继续无忧无虑地消费。而这种封闭的商场,跟其他形式的购物设施如市集、arcade等不同之处亦在于此:商场几乎可以封闭得跟外在环境毫无关连。

  香港特有的商场模式

  Victor Gruen对北美洲超过28000个商场深痛欲绝,若他到访今天香港,铁定更是悔不当初。因为他会发现,原本旨在为市郊居民创造社交生活的现代封闭型商场,被移植到没有市郊的香港,竟反过来消灭了原本生机蓬勃的城市街区生活。

  Victor Gruen的商场,本意为市郊生活提供一站式的方便,不必为了一顿午饭或一卷卫生纸事事开30分钟车。但香港的人口密度却是全球最高之一,在旧区如湾仔用脚走一趟,在街上短时间便能满足生活所需,没有相似的需求。

  也许有人会说:购物是人生所需,商场有何不妥?但准确点说,由“圆方”和时代广场此等旗舰大型商场,到德福广场太古城中心此等区内中型商场,直到屋邨楼下的“领展”,商场之多有如便利店,甚至主导一些人的生活。此种模式可说是香港独有;在一些第三代新市镇如将军澳、东涌等,绝少街道商店,一切生活需要只能靠商场供给。于是,商场成为了居民的聚脚地,却又限制重重,连找张椅子坐也不容易。商场所容许的,几乎就是社区的内涵。

  加上香港采用铁路主导的发展模式,而港铁既是公共交通工具,亦是地产商。香港的商场模式跟全球相比,产生了三点独特之处:第一,形成地底是公共交通,地面是商场,楼上是豪宅或办公室的垂直混合土地模式;第二,不论是交通枢纽,抑或是地区中心,或纯住宅区,总会找到商场;第三,商场渐渐有取代街道,形成不利居民交流的“新型社区”。

  事实上,今天为人诟病的不是商场的本质,而是商场主导如何排除其他可能性。

2页 [1] [2] 下一页 

香港之后新加坡也出手了:提高住宅印花税,收紧贷款限额

阿里巴巴全球首家人工智能服饰店落地香港

香港一药店员工涉嫌欺骗游客被捕 卖花胶用斤变两

香港零售业继续双位数大涨 奢侈品销售爆好

香港征收空置税:相当于楼价5%

搜索更多: 香港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