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产业篇
以上各个分支的技术演进方向,本身并非为零售业而创新,这些不同的分支技术,每个都怀揣着改变人类的天大野心。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面的每项技术,又几乎处处有利于零售业的创新。并且,相信每项创新落地到零售业应用的时间周期,会越来越短。
如何理解这种越来越短的背后原因?
此轮新零售大潮,既不同于国外同行业,也不同于以往的地方,在于这是一个行业对另一个的全面接管和改造——互联网公司用技术赋能零售业。
这就决定了,互联网公司自身根据互联网技术的演化迭代需要,会在每项技术创新的当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快速落地在零售业。对实体零售的运营管理、用户体验和模式创新,处处实施可创新、可落地的实践应用。

2017年过山车般存在的无人零售,是很好展现这一规律的突出现象。
一方面,类似阿里巴巴(包括蚂蚁金服)这样的大公司,将无人零售视作未来零售的一种创新可能性,把自身在前沿科技层面创新的各项技术,测试在无人零售方面的可应用性。
比如蚂蚁金服的无人零售项目WithAnt,与其说是无人零售店的一个样本,不如说是IOT(物联网)技术在实体零售场景下,可应用的一次大胆探索。一个店内布满各种传感器的WithAnt技术平台,在当下的实际应用中,显得非常超前。故而在蚂蚁金服官方看来,WithAnt是为无人零售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而在另一方面,类似猩便利、深兰科技这样的创业型公司,会在一个具体的技术突破之后(比如RFID、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自动感应等),快速集结成一个可应用的体验方案,然后透过资本的放大,地推的加码和媒体的造势,试图快速开辟一个新战场,取得市场增长和公司成长的正向果实。
也正因为如此,指望靠一项技术的小创新,就改变或转移一批消费者的习惯,重塑消费者链路的“盲目自信”,也让很多公司很快的领略到,消费者尝鲜之后不再买账的残酷。大量的无人零售创业型公司,在经历快速迸发之后,也经历着快速的跌落。
2017年的无人零售潮,可以看作是中国零售史上,技术快速赋能零售业的第一例。
互联网公司主导零售业变革,以及当前各项前沿科技的持续演进演化,两个刚性条件,将长时间决定着今后的若干年内,发生在零售领域类似“无人零售”的过山车式创新热潮,每年都会上演一次。
如果说无人零售,只是让很多风投的资金打了水漂。那么当下还在热火的区块链技术,则很可能让“盲从”的普罗大众,重演着散户们在股市一轮轮震荡中被收割榨干的悲剧。
这是亟需警惕的一面。
而值得鼓励的一面,则是技术创新赋能零售的不可逆趋势,会让零售业的放大行业的边界、肩负国家实体经济的权重、介入人的日常生活乃至精神和生理的深度,空前强大。
比如,新零售区别传统零售不为人知的隐形力量,其实是泛零售的存在。全方位的数据化,对用户需求和体验交付的贯穿打通;对零售、餐饮、本地生活体验等跨领域的打通;对商品交易和生产,以及传统产业链颠覆的推进。故阿里倡导的新零售背后,实有“五新”一说。
当新零售将实体零售、连锁、餐饮,以及从消费到服务,从交付到体验全面包括之后,零售业在实体经济中的权重地位,相比较以前,其实获得了明显的加强。
而技术创新快速赋能零售,最终在个人需求层面所体现的价值感,无非就是上文所说的“随时想买,买即收到,收到即用”,变得越来越强大完善。久而久之,人的个体生活习惯、精神和生理需求的深度满足,以及相关行业,都会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或迎调整洗牌期 撬动万亿经济规模 谁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领军者?中国进取 美国沉默 2018人工智能站风口:金融领域或将成为AI发展下一站 苏宁开启无人店2.0版 人工智能刷新购物体验 金信网:人工智能开启金融行业服务动力 搜索更多: 人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