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五,国家统计局将公布5月居民消费价格(CPI)整体情况,截止目前,已有多家机构对此作出预测。分析普遍认为,尽管蔬菜、猪肉等价格仍处下跌通道,但跌幅相对收窄,由此判断5月CPI有望小幅回暖,涨幅在1.5%-1.7%之间。据了解,今年2月以来由于气候适宜、供应充足,我国食品价格持续走低,是拉低CPI涨幅的重要因素,但随着翘尾因素集聚,这一情况或在6月得到好转。
根据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5月22-28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指数比前一周下降0.6%,30种蔬菜平均价格比前一周下降3.6%。此外,肉类价格稳中有降,其中猪肉价格下降0.6%,牛肉价格与前一周持平,羊肉价格下降0.6%。国泰君安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表示,5月食品价格继续季节性回落,但蔬菜拖累减弱,下滑程度较去年同期明显收窄。与此同时,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回落程度亦较去年同期收窄,主因是去年同期蔬菜大幅下降,猪肉价格环比略有上涨,此外,PPI向CPI传导以及油价上调带动非食品价格上涨,预计5月CPI同比涨幅将回升至1.7%。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表示,食品方面,去年5月开始的“倒春寒”影响基本结束,今年5月高频食品价格同比回升;非食品方面,最近几个月非食品CPI走势偏强,5月可能延续这一走势,初步预计5月CPI同比回升幅度偏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指出,5月CPI翘尾因素将从4月的0.56%回升至1.02%,由此初步判断5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4%-1.6%左右。“本轮以猪肉及鸡蛋为代表的食品价格持续走低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连平表示,表层的原因是短期内供求失衡,而深层次的原因则可能是居民消费升级导致的消费结构变化及经济下行期总需求的不足。连平进一步预测,年内CPI将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走势,不会有明显的通胀压力,“近期,扣除食品、能源因素后的核心CPI并没有出现下降,反而略有抬升,根源在于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及经济结构转型导致的服务类产品价格攀升,这种结构性变化又将对CPI形成支撑,使得年内CPI不会明显回落”。
还有业内分析认为,就5月食品价格看,估算各品种的环比价格涨少跌多,跌幅较大的品种主要是蔬菜、猪肉和鸡蛋价格,而就5月工业品出厂价格而言,钢铁价格有所上涨,铁矿石和化工产品的跌幅均较大。此外,库存周期叠加供给侧改革,是2016年以来PPI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但从今年情况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仍在继续,但力度显然不如去年;库存周期的见顶回落,决定着今年经济增速前高后低,这意味着PPI价格的回落是明确和可以预期的。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张畅)
机构预测5月CPI环比或现下滑 食品价格持续走低 全国蔬菜价格创近六年来最低水平 菜价继续下滑或拖累CPI增速 CPI、PPI“剪刀差”进一步收窄 物价水平总体平稳 中国4月CPI同比涨1.2%重回“1时代” 鸡蛋价格创下近十年新低 4月CPI涨幅或重返1时代 搜索更多: CP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