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发展中,一直将20-40岁的年轻群体设定为消费主力,普遍认为老年人的消费保守。实际上,老年的消费能力常常被忽略。时代改变,国内老年人越来越多,其中有一代高知分子正在步入老年,他们懂享受、爱生活,可谓是消费力的老龄化一种转变。老年市场也将是一片消费的宏阔蓝海。
被忽略的蛋糕
不同于年轻人的高消费与较大的购买流动性,中老年客群在社区邻里型的商业项目重复到店率实际很高。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以下简称“CDC”)日前发布的购物中心资源指南显示,商场、购物中心是老年人散步的绝佳地点,无论天气如何,商场内有休息区,内部明亮,年长者都可以在购物中心散步。
CDC的购物中心资源指南显示,如果购物场所的布局、装潢等可以从老年人角度出发,营业额可能会是普通超市的4倍。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多处商业场所发现,针对老年人进行的设计并不多,休息区的座位较少,少有添加软座及舒适的座位设计。而超市内的日用消费品,从商标名称到商品信息鲜少有专门针对老年人“花眼”的特殊标识、标记。
提起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人们自然会想到音乐殿堂,但在维也纳有专门为老年人开办的超市“50+”。据了解,“50+”是专为50岁以上老人提供购物的场所,超市内货架之间的距离比一般超市要宽很多,货架间还设有靠背椅,另外购物推车上装有刹车装置和一个座位,老人在购物中感到疲惫时可以稍作休息。在“50+”超市,所有货物的价格标签都比普通超市的要大很多,货架上还会摆放放大镜,让每位购物的老年人清楚看到商品的左右信息。另外,“50+”超市的营业额比一般超市高出20%。
在日常的超市购物时,我们经常会碰到有长者问我们商品的价格以及询问促销产品的位置、品牌。在不少超市里,仅在生鲜、果蔬类商品区有较大的价格标签,方便老年消费者浏览。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一处社区超市发现,光顾人群多为周边老年居民。很多老年人在购买商品时都会去询问导购人员价格,而商品中除了一些促销类商品的标签字迹会稍大些,一般销售类产品仍是小字体的价签。
消费理念变了
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5年底,北京市60周岁及以上常住人口340.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7%,65周岁以上常住人口222.8万人,占总人口的10.3%。按照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来看,北京市已经步入老龄化。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老年人的消费观、生活方式不断更新,其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升级,从“能省则省”向“花钱买快乐、花钱买健康”的理念转变。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对1643户老年人家庭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测算,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老年人家庭消费额639.6亿元,比2014年增长7.7%,占全市居民消费总额的8.9%,60岁以上老年人口消费额占全市居民消费总额的比重接近15%。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消费规模将持续扩大,对全市居民消费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超市购物、医疗保健等是老年人消费支出的重头戏,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迎接潮流开始网购,还选择通过旅行放松自身。 共2页 [1] [2] 下一页 老年消费三大掘金点:社区联合、增加老年服务设施 老年消费调查:上门服务需求大 穿戴消费意愿低 掘金点:上门服务撬动老年消费蓝海 老年消费你懂吗? 北京:中老年消费成情人节新增长点 搜索更多: 老年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