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何勇指出,啤酒在中国发展时间才100多年,发展时间较短,底蕴相对较低,在这方面很难去和白酒、黄酒传承几千年的酒类产品相提并论。“不仅消费者认为国外的更好,甚至国内一些厂家也把德国这个概念提升了很多,其实这是生产厂家对自己产品不自信和消费者对自己国家产品不自信的一种表现。”
何勇表示,有人认为国产啤酒没有“酒味儿”,而进口啤酒浓醇化,这其实是认知误区。国内之所以那么多淡色啤酒,其实是市场需求决定的。正因为国产啤酒淡色居多,进口来的都是浓醇型和花色较多产品,事实上国外淡色啤酒也很多。
占比过低,进口啤酒还会有一定增长
如今啤酒消费市场已经进入精致化、细分化市场,消费者对品质、差异化产品和个性化产品的要求越发突出。
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市场份额占比过低的进口啤酒,下一步还会有一定增长。
“不过,基于进口啤酒本身的价格因素、国内消费者对啤酒产品和啤酒文化的理解逐步加深,国内本地化的产品对浓醇型、多样化需求的适应和调整,”何勇预测,“未来两三年,进口啤酒增长的幅度会降低,在整个啤酒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不会高于5%,国内市场还是会以本地化产品为主导。”
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看,啤酒除了保质期还有保鲜期,过了保鲜期但在保质期以内的产品在食品质量安全上没有问题,但在啤酒口感上会产生很大影响。何勇介绍,“进口啤酒从产地到中国,周期通常是3至6个月,甚至长达7至8月。因此从新鲜化角度来讲,本地化产品可能比经过舟车劳顿、长途跋涉而来的进口啤酒口感更好。”(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阳叶萍) 共2页 上一页 [1] [2] 华润啤酒参与竞购SABMiller中东欧资产 全资控股雪花啤酒还不够 华润啤酒拟竞购SAB中东欧资产 啤酒市场连续萎缩 中国3大啤酒企业陷入苦境 体育大年啤酒不火 经销商为库存发愁 看齐啤酒 便利店成洋葡萄酒主渠道 搜索更多: 啤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