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们“扩张太快了”
零售前景的恶化对新加坡商业地产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挑战——包括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乃至土地主。类似星狮地产(Frasers Centrepoint)、凯德集团(Capitaland)和会德丰地产(Wheelock Properties)等公司的股价在过去12个月中下跌了10%-20%。
2017年年底之前,新加坡新建成的零售面积将超过200万平方英尺,但要想找到承租的商户并不那么容易。不过,许多大型开发商由于涉及业务和地域较广,还能有对冲风险的空间。
“未来3年,你会看到供给继续保持强势。不过,尽管第一季度数据相对平稳,但你不会看到太多的收入增长。”马来西亚金英证券分析师Joshua Tan如是评论房地产投资信托。他表示,许多零售商都会给其对手提供类似的产品,对此他们非常苦恼。2016年3月,新加坡服装和鞋帽销售量同比下降3.5%,2月同比下降14.6%。英国服装品牌New Look和法国品牌Celio都计划在今年内关闭新加坡分支机构。
来自SG Debt Busters的赛斯·考克表示,今年迄今为止,向其征求建议的店主数量增幅高达23%,不是询问如何降低债务,就是询问如何处理破产问题。零售商们“扩张得实在太快了。”考克表示,“但现在情况开始恶化……随着中国经济放缓,一切都开始了。”
内部原因同样存在。为了给新加坡人提供优先就业机会,报酬丰厚的外派新加坡员工数量也开始减少。2016年,该国工资的增长速度预计将放缓2.5%-3%。
就业受阻、货币强势、旅游消费疲软、更多的新加坡人都开始在海外的商场购物——“我们无法与这些趋势抗衡。”Orchard Road商业协会执行主席史提芬•高和指出。
近来,许多新加坡人寄望于一年一度、持续10周的市场营销活动“新加坡大促销”。但要知道,折扣、减价的标语在新加坡早已无所不在。
美联储的加息行动也限制了新加坡国内的消费。抵押贷款咨询师表示,新加坡同业拆借利率每增加1%,一间中型公寓的房贷月供成本就会增加400美元。“我家人和我过去常常去购物……几乎每周都是。”支付抵押贷款的50岁店主Dino Ahmari表示,“现在我们每2个月才花一次钱。”(第一财经 阎彦) 共2页 上一页 [1] [2] “购物天堂”新加坡零售业风光不再 中国企业在美收购商业地产掀高潮 仅次加拿大新加坡 Uber在新加坡推出送餐服务UberEats H&M准备在新加坡增加化妆品销售 英媒:新加坡取代香港 成内地游客购买奢侈品热门地 搜索更多: 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