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掌柜”的算盘
即将担任银泰董事长的张勇,刚刚在5月8日替换陆兆禧成为阿里巴巴CEO。财务出身的CEO往往更加关注业绩报表,张勇也不例外,因此业界评价张勇是阿里巴巴上市后最合适的“守业者”。而对于银泰这类线下资源,财务出身的张勇也是最佳的资源整合者。
改变银泰商业,就是帮助阿里巴巴自己。“收编”银泰也符合张勇提出的目标——今年超过沃尔玛,成为全球最大零售平台;未来五年,阿里将实现1万亿美元成交额。
资料显示,张勇于2007年8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团,至2011年6月期间担任淘宝的首席财务官,亦于该期间的最后三年兼任天猫总经理,于2011年6月天猫成为独立平台时被委任为天猫总裁。
业内人士认为,张勇没有传统百货的背景,因此也没有太多先天的禁锢,他对银泰商业可能有很多新的想法,或许与之前银泰践行的百货经营路数截然不同。阿里把银泰商业从合作伙伴变为自己所有,才能在O2O的路上没有顾忌。
在一周前通过内部员工大会阐述阿里新战略蓝图时,张勇曾表示,未来阿里要将旗下业务平台升级成DT(Data Technology数据处理技术)时代的未来商业基础服务设施,其中最重要的引擎就是在平台上提供“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作为消费大头的服务品类。
就在今年“五一”前,阿里一款移动O2O新产品“瞄街”已在包括杭州城西银泰城在内的商业综合体“试水”,它能基于用户当前位置,向顾客提供周边商场及品牌门店信息,并提供吃喝玩乐购的一站式服务应用。
此前,沈国军称银泰首先和阿里合作成立了一个O2O合资公司,有600~700人做产品研发,而“喵街”即是这一平台产品的1.0版本。
“类似‘瞄街’的O2O业务将持续注入银泰商业,或将成为银泰和阿里未来深耕的方向。” 领易投资总经理邹毅指出。
“阿里入主银泰后,将给银泰注入的不仅仅是一个单项技术或者平台,而是整个生态系统。从产品到交易,到物流配送,到大数据,到互联网金融,阿里帝国的整个体系将在线下实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银泰就是淘宝、天猫的线下门户店。”邹毅进一步指出。
阿里“收编”银泰的核心在于弥补实体短板,因此绝不会弱化线下商业。除了陈晓东回归商业外,知情人士透露,此前,银泰还在某知名商业地产公司挖到一位线下商业资深操作人担任副总裁。“线上线下要高度融合,肯定还是要两手一起抓的。”
把银泰的品牌搬到天猫去可以做好,但把天猫的一系列品牌放在银泰门店是否同样能走通,则还需探索。做平台的阿里在商品经营上几乎没有经验,一片空白,这也意味着阿里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对张勇来说,操作线下商业可能会面临无法预知的挑战,实体远比电商管理业务流程复杂得多。“电商企业管理实体商业,一样很难玩转。电商都是做平台,有没有可能把两种专业结合得很好,还要进一步观察。”上述评论人士表示。
这些年,与阿里走得很近的银泰创新动作很多,但实际上在业内人士看来也只是“花拳绣腿”。“互联网还只是一个营销工具,不管怎么玩,消费者看重的还是商品、服务,淘宝、京东无非就是价格便宜、物流快,也就是体验好,因此再怎么花拳绣腿也必须回到商业的本质,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仅是花哨地做资本层面的运作,那是本末倒置。”上述评论人士指出。
但令人忧虑的是,这种本末倒置正在主导行业。“阿里‘收编’银泰传达出实体商业在被动市场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把主动权交给电商了,似乎电商成了唯一出路,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他分析道,比如丝芙兰和京东的合作,给丝芙兰增加了网上销售渠道。但某种意义上来说销售额是此消彼长,增加电商后总销售量没有从一亿元变成两亿元,只是进一步压制了实体商业的流量而已。“这样的导流价值并不大。”
该评论人士强调,对实体商业来说电商冲击只是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甚至不一定是主要部分,“关键是要提升体验、细分服务、精细化管理,增加全渠道概念,而不是在阿里、银泰的影响下转投电商,一味追求概念,荒废本业。”
对与阿里和银泰的合作,他评论指出,从上市公司角度看,以电商概念推升公司估值,对单个企业是好事,但由于两家企业的影响力,这种合作对行业弊大于利。“对实体零售企业来说,O2O是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大家对O2O的解读应该走出导流和营销的误读,做全渠道概念,而导流从来不是全渠道的范畴。”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阿里“收编”银泰 平台之王如何玩转商业地产O2O 流量和客户资源是商业地产O2O转型关键所在 沈国军:流量和客户资源是商业地产O2O转型关键所在 商业地产O2O关键与核心 “腾百万”VS“阿银”: 商业地产O2O寡头PK赛 搜索更多: 商业地产O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