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强制保险将出台
早在2013年,国务院办公室就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首次提及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此外,在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进行了部署,同样提出了要以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等为重点,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这预示着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发展将迈入快车道。
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实类似福喜公司的故意将过期、次品当成原料等行为,并不属于食品安全责任险的赔偿范畴,那么食责险又是如何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呢?
业内人士表示,在食品安全领域实行责任保险制度,除了可以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食品企业的信用和信誉外,最重要的是通过价格杠杆,倒逼食品生产与流通企业提升安全标准,促进其转型升级,提高安全生产标准。
有报道称,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一直都是以“自愿投保”的形式存在。据业内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投保率不足1%,且投保的多为食品出口类企业,投保动力则来自于国外食品质量监督的趋严及违法违规成本的渐增。
难觅踪迹的食责险
虽然,食责险的前景被业内人士看好,然而在记者调查中发现,近年来投保不足1%的背后是食责险“有行无市”的窘境。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险企在产品目录和保险行业协会上显示销售相关责任险。然而,当记者询问时,险企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并没有销售此类产品。而近期某媒体报道中提及的销售食责险的险企名单中的公司则表示,“并不经营此业务”或“近期不接受记者采访”。
与此相较,餐饮企业对于可能即将成为强制保险的食责险就显得更加“无头绪”。记者采访某上市餐饮机构的北京某分店经理时,他表示“该投保的,公司都已投保。”然而当记者询问其公司是否投保了食责险时,这位经理却显得有些惊讶。经过再三确认后,上述经理表示公司确实没有购买过此保险。
除了上市餐饮机构外,记者还采访了在北京开了近30家分店的某“家常菜”李店长和某著名老字号餐厅的张经理,对于食责险问题,他们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某财险相关人员表示,虽然北京地区经营餐饮业和零售食品业的企业较多,但投保这一险种的公司很少,食品安全责任险算得上是财产险中最不赚钱的保险品种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包括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餐饮场所责任保险、餐饮经营者责任保险等)一年保费收入不到亿元,与整个财产险每年数千亿元的保费相比,真乃“九牛一毛”。
尽管面临着种种压力,但是我们坚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食品法的完善,强制食品安全责任险的实施,食品安全问题将不再困扰“饕餮”的中国人。(证券日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日本7成零售、餐饮企业的临时工短缺 杭州餐饮企业试水“微支付” 甘其食联手支付宝 联想旗下弘毅投资9亿英镑收购餐饮企业PizzaExpress 上海餐饮企业利润率降至仅2% 中小餐饮企业的变革之路:营销战略要恰到好处 搜索更多: 餐饮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