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好公司频道 >> 正文
从华熙生物看中国化妆品产业的进阶之路

  华熙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赵燕曾言:“中国护肤品要在全球市场突围,原料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核心能力。”这句判断,不仅是华熙生物从代工工厂成长为全球糖生物领军企业的密码,更道破了中国美妆产业企业的生存与突围逻辑。

  8月22日,在中国原料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发布了《2025化妆品原料企业30强调研结果解读》,华熙生物位列TOP30强。据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约为644.29亿元。TOP5企业营收总计153.95亿元,占据总市场的23.9%;TOP10企业营收240.07亿元,占比37.26%;TOP30企业营收354.53亿元,占比55.03%;TOP50企业总营收达382.91亿元,占比59.43%。数据表明,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头部聚集效应,这组数据揭示的不仅是头部企业的规模优势,更凸显了行业“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在全球美妆市场竞争从“品牌溢价”转向“技术硬实力”的当下,中国美妆市场正处于重新时刻。以华熙生物为代表的TOP企业既是行业创新的排头兵,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而且,华熙生物的进阶路径,更是中国化妆品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在上述提及的会议上,华熙生物董事长兼CEO赵燕受邀发表《科技创新推动化妆品产业发展》主题演讲,系统阐述了华熙生物以科技创新驱动化妆品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思考。赵总强调,中国护肤品要在全球市场实现真正突围,必须依靠科技赋能与原料创新,而非陷入浮躁资本对“新概念”的无序炒作导致的内卷化竞争。鼓励社会资源流向核心技术研发与战略性产业深耕。

  华熙生物的三步进阶:从“制造优势”到“科技生态”

  赵燕在演讲中分享了华熙生物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是制造突破期:华熙生物通过微生物发酵、酶切法、合成生物等技术,实现透明质酸从“天价”到“普惠”的跨越,成本降低上千倍,应用领域从医药扩展至护肤、医美、纺织等多个行业。原料创新进入“合成生物时代”,从“跟随”到“引领”。过去中国美妆原料长期依赖进口,而现在以华熙生物为代表的企业正通过合成生物技术打破垄断。

  华熙生物用细胞工厂生产透明质酸,实现了“更绿色、更高效、更低成本”的突破;其他头部企业也在布局胶原蛋白、人母乳寡糖等关键原料的合成生物制造。这不仅是“降本”,更是“提质”。华熙生物的医药级透明质酸质量高于欧洲、日本药典标准,华熙生物还主导修订了美国、欧洲药典的透明质酸专论。未来,美妆企业的原料竞争,将是“合成生物平台能力”的竞争,谁能更快搭建“菌株库+酶库+AI算法”的研发体系,谁就能在新品迭代中抢占先机。

  二是前沿研究期:从细胞外基质(ECM)到细胞间通讯,华熙生物布局糖生物学、衰老干预、组织再生等前沿领域,形成了以透明质酸为核心、多活性物协同的研发矩阵。科技转化后的标准引领将成为“行业责任”,从“合规”到“制定规则”。中国美妆产业过去存在“标准不统一、概念炒作多”等问题,而当下的美妆企业正成为“破局者”。

  华熙生物联合高校成立“国家药监局首个化妆品原料质量研究实验室”,华熙生物主导制定了5项国家标准;其他头部企业也在参与团体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这不仅是“规避风险”,更是“树立行业门槛”。华熙生物警惕“四大抗老成分”等缺乏科研依据的营销概念,而是基于《Cell》杂志“十四大衰老标志物”研发产品,这种“科学态度”正带动行业从“概念炒作”转向“功效实证”。未来,美妆企业的标准竞争,将是“话语权”的竞争,谁能主导更多国际、国内标准,谁就能在全球市场中掌握主动权。

  三是产业转化期:华熙生物依托全球最大中试平台和“BI+AI”智能体系,打通从研发到中试,再到市场的全链条产业闭环,构建B2B、B2B2C、B2C等多元业务生态,实现从“原料供应商”到“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价值跃迁。全产业链生态构建,从“单点突破”到“系统作战”。

  华熙生物的实践极具代表性,华熙生物从原料研发到终端产品,再到全球最大的中试平台的开放,形成了“研产销一体化”的生态闭环。这种生态能力,让美妆企业摆脱了“依赖上游原料、受制于下游渠道”的被动局面。比如华熙生物的B2B业务服务全球500强企业,华熙生物的B2C业务通过润百颜、夸迪等品牌直达消费者,华熙生物的B2B2C业务则赋能线下渠道。多模式协同不仅抗风险能力更强,还能将研发成果快速转化为市场价值。未来,美妆企业将是“资源整合能力”的竞争,谁能打通“科研机构+供应链+渠道+用户”的链路,谁就能构建起不可复制的行业壁垒。

  这一路径表明,中国美妆企业的竞争已从营销战、渠道战,升级为科技战、原料战、生态战。“尊重每个生命,让每个生命都是鲜活的”----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的这句话,不仅道出了华熙生物的初心,更揭示了中国化妆品产业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变革,从“制造”到“智造”,从“跟跑”到“领跑”,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行业洗牌时刻。

  破局与挑战:美妆企业的“责任与长期主义”

  尽管中国美妆企业已取得市场的重大突破,但全行业仍面临三大挑战。监管效率有待提升、产学研协同不足、中小企业能力滞后等问题。这些挑战,更需要以华熙生物为代表的行业头部企业以“长期主义”视角主动破局。

  在赵燕看来,当前产业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与改进建议:

  一是提升监管效率:针对生物制造产品特点建立风险分级管理机制,对低风险产品优化注册备案流程,以降低创新成本,加快转化速度。

  二是强化产学研协同: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主导研发并深度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同时加强中试平台的培育与利用,以此为核心构建产业集群,打通研发与产业化的关键链路。

  三是推动标准建设与提升:加强政策协同,推动建立高质量、统一的标准体系。鼓励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共同维护健康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

  同时,美妆企业需警惕资本的浮躁化。正如赵燕公开强调:“真正的创新,是基于全球基础研究的共同投入,而非‘闭门造车’式的概念炒作”。当前部分资本跟风“合成生物”、“抗老”等热点,忽视长期研发投入,这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破坏行业生态。

  因此,中国美妆企业作为“领头羊”,需坚持科研为本,就像华熙生物那样,华熙生物将25年积累的合成生物能力反哺基础研究,华熙生物在糖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持续深耕,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正如赵燕所说:“我们所有的技术创新,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升生命质量——从让透明质酸从‘奢侈品’变成‘普惠品’,到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发出更高效、绿色的活性原料,本质上都是对生命的尊重。”

  “路虽远,行必将至;事虽难,做必将成。”中国美妆企业的突围之路,没有捷径,科技突破需要“十年磨一剑”,生态构建需要“开放共赢”。当它们把“原料创新”的核心能力、“科学实证”的产品理念,乃至“长期主义坚守”的经营哲学融入发展基因,不仅能实现中国美妆产业的全球突围,更能带动整个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备13037369号-2 红商网REDSH.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