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正在冲击港股的安井食品(下称“安井”),遭到了投资者连环拷问。
近日,安井食品(603345.SH)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公司业绩、港股上市进展与海外业务布局等成为关注焦点。
海外收入仅占1%
董事长刘鸣鸣在业绩会上介绍,公司于今年1月向香港联交所递交A1申请,6月5日举行上市聆讯。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尽管赴港目的之一是为了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但安井当前的海外业绩却十分尴尬。
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6亿元,其中境外收入仅3980.31万元,占比仅1%,且同比还下降3.1%。有投资者质疑这与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相悖。
经理张清苗则将海外业绩下滑归咎于国际关税贸易摩擦,并表示未来将重点拓展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地区,通过在当地寻求战略合作、股权投资或并购等方式设厂,逐步扩大海外业务布局。
然而,目前安井在东南亚尚无实体布局,根基近乎空白。
招股书显示,公司近三年海外收入的占比始终徘徊在1%左右,主要依赖欧美市场,唯一的海外生产基地还位于英国。
这得益于安井2021年收购了英国的“功夫食品”品牌,但由于该品牌旗下产品利润率较低、加上从中国内地运送产品出海物流成本较高,导致海外市场毛利率偏低。2022年—2024年,海外市场毛利率依次为16.5%、8.9%、12.1%,显著低于中国内地21%以上的水平。
而对于“如何提升海外毛利率”的提问,张清苗并未给出明确回复。
中小股东广投反对票
事实上,中小投资者对安井赴港上市的态度较为消极。
2024年12月的股东大会上,对安井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议案进行表决,A股投票仅以70%的同意票通过。其中,5%以下的中小股东表决显示,有3089万的同意票,4888万的反对票,反对票超过60%。

2024年1月,安井在官宣赴港上市后的首个交易日,股价跌停,并连续8个交易日(2024年1月22日—2024年1月31日)下滑,区间跌幅近23%。这一走势也反映出投资者对于该决策的态度。
股吧中,持反对意见者不在少数,不少股民质疑其“不缺钱却港股融资”的合理性,甚至将矛头指向赴港“圈钱”。
年报显示,2024年,安井货币资金为27.79亿元,同比下滑44.14%,但这不意味着资金情况变差,而是投入到了理财产品,当期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比增长221.44%至33.21亿元。而公司短期借款仅1.11亿元,流动负债合计36.79亿元,流动比率达2.81,现金流极为充裕。
同时,安井2022年2月募集的56.7亿元资金至今仍未用完,截至2024年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为38.8亿元,尚有16.77亿元闲置资金在进行理财管理。
不缺钱却还要融资,让外界对安井赴港上市的真实意图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