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美容和个人护理产品的在线零售额达到27.169亿港元,2018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3.6%,这要归功于2010年代初直接面向消费者和市场平台销售相关产品的出现,预计到2028年市场将达到34.198亿港元,2024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9%。
而香港美容及个人护理产品的线下零售额这从2018年的332.321亿港元下降至2023年的194.206亿港元,复合增长率为-10.2%。2019年和2020年的下降归因于游客数量的减少和疫情爆发导致线下零售店关闭所致。随着边境重新开放和旅游业恢复,香港的美容及个人护理产品线下零售额从2022年的130.592亿港元上升至2023年的1942.06亿港元。与整体零售市场保持一致,香港美容及个人护理产品线下零售额的前景仍然乐观,预计2028年将达265.700亿港元,从2024年到2028年的复合增长率为6.0%。

在这其中,香港美容及个人护理产品市场还呈现两大趋势:一是消费者更倾向于高端化、功能细分(如抗敏、天然成分)和便捷性产品(如旅行装、线上购物)。 二是, KOL营销和社交媒体(Instagram、小红书)对购买决策影响愈发显著。
除此之外,香港的美容和个人护理产品市场亦高度分散。2023年,约有5000个品牌,可以根据其运营覆盖范围分为两大类:大型跨国公司和本地中小型品牌。2024年,Pitanium与香港美容和个人护理产品行业的另外两家主要领先企业共同占香港美容和个人护理产品总零售价值的0.04%。
鉴于上,不难看出,在外界因素和内部短板双重作用下,Pitanium业绩不能随行业“回暖”似乎也不是偶然。
具体来看,目前Pitanium内部运营存有一定的短板:一方面公司产品结构有所老化,与之相对的本地消费者对健康、可持续(如Clean Beauty)及个性化产品的关注度上升,若Pitanium未能及时推出符合趋势的细分品类(如Clean Beauty、男士护肤),可能丧失年轻消费者青睐。另一方面,公司渠道策略也有所僵化,即线下门店租金高昂但坪效不足,线上转型滞后(如缺乏直播电商布局、用户体验不及DTC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Pitanium的盈利下滑是外部冲击与内部能力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核心竞争力仍存重塑可能。智通财经认为关键在于,其能够明确差异化定位,避免泛泛竞争;加速数字化与全渠道整合,降低运营成本;绑定本地文化与可持续趋势,构建情感认同。另外,若能在产品创新、场景体验与会员运营上形成闭环,或可重获市场主动权。
上述增长点,Pitanium显然也意识到了——在招股书中,其披露了公司的未来增长策略,计划通过升级现有在香港的业务来发展业务,并通过以下业务策略将业务扩展到香港以外的市场;计划通过推出移动应用程序来提升客户体验;开发一个专门用于家庭治疗的新产品系列;将扩大其产品组合,并探索新的供应商。此外,该公司还计划进一步加强其营销策略。
综合来看,在外界因素和内部短板双重作用下,此次Pitanium登陆二级市场意图一览无余,公司后续能否通过自身的增长策略乘势扭转不利局面,且有待时间的验证。
来源:智通财经APP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