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股价9天8板,在二级市场出尽了风头的西陇科学(002584.SZ)股价迎来大跌。
11月23日早盘,西陇科学股价一度大跌超9%,逼近跌停,收盘跌幅仍达8.13%。
此前,西陇科学被炒作为光刻胶概念股,股价暴增。伴随着监管问询、公司澄清,炒作哑火了。
西陇科学是一家化工企业,与光刻胶有所关联的是,公司生产的产品之一是光刻胶配套试剂,为清洗剂、显影液、剥离液等。
西陇科学于2011年登陆A股市场,尽管公司拥有5万多个SKU,但经营业绩并不理想。
从经营业绩数据看,近10年,西陇科学增收不增利特征明显。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61.8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只有0.88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下降至0.29亿元,同比降幅高达66.58%。
2023年11月初,西陇科学还因财务造假,相关高管被谴责。据查明,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合计虚增营业收入28.41亿元,虚增利润总额2326.41万元。
西陇科学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据长江商报记者粗略估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黄氏家族已经套现10亿元左右。
市场预期落空炒作熄火
牛股西陇科学股价炒作熄火。
K线图显示,2023年11月8日,西陇科学的股价尾盘突然涨停,此后一直到11月20日,9个交易日,除了11月14日小幅上涨外,其余8个交易日均为涨停。
在这期间,西陇科学的股价从6.01元/股涨至13.04元/股,累计涨幅达116%。
而在本次股价暴涨之前至2018年,公司股价基本上处于躺平状态。
西陇科学的股价为何突然暴涨?主要原因可能是炒作,既有游资,也有机构。
在上述股价暴涨期间,西陇科学多次登上龙虎榜。
11月9日,机构买入1201.34万元,卖出370.88万元;10日,机构买入905.08万元,卖出2101万元;13日,机构买入1963.02万元,卖出3160万元;14日,机构买入2627.19万元,卖出1051.59万元;15日,机构没有买卖;16日,机构买入1649.65万元,卖出4165.41万元;17日,机构买入3703.48万元,卖出337.77万元;20日,机构买入825.34万元,卖出5913.2万元;21日,机构没有买卖(上述机构买卖,均为当日交易金额排名前五)。
游资、机构均参与炒作,源于市场将西陇科学列为光刻胶概念股。
11月20日晚,西陇科学发布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公告称,11月20日,公司股票换手率为27.71%,鉴于股票价格短期涨幅很大,但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股价存在非理性炒作的风险。
西陇科学同时称,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未生产、销售光刻胶。公司生产和销售的光刻胶配套试剂为清洗剂、显影液、剥离液等,目前上述产品用于光刻胶配套的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较低。
针对交易所下发的关注函,11月22日晚,西陇科学回复称,公司光刻胶配套试剂如清洗剂、显影液、剥离液等属于湿电子化学品中的功能性化学品,目前国际巨头占据优势地位,国内市场竞争较充分,相对于国外知名厂商和国内大规模生产厂家,公司相关产品的市场规模较小。光刻胶配套试剂产品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较低,对于公司的经营业绩影响较小。
2022年,西陇科学光刻胶配套相关试剂的销售收入为925.3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0.15%;2023年1—9月,公司光刻胶配套相关试剂的销售收入为420.7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0.07%。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