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前三季度及2023年前三季度,金赛药业的营业收入占长春高新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1.07%、76%,净利润占营业利润的比重分别为80.83%、80.26%。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金赛药业均为长春高新贡献了80%左右。
2023年前三季度,金赛药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速大幅放缓,这也导致了长春高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放缓。
由此说明,长春高新的经营业绩依旧高度依赖金赛药业。
整体分红率不足10%
尽管经营业绩高度依赖金赛药业,尽管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大幅放缓,不可否认的是,长春高新的整体盈利能力较强。
金赛药业的核心产品生长素,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左右,基本上处于垄断地位,这也使得金赛药业的经营业绩持续可观,充当着长春高新的现金奶牛。
1995年,长春高新就已经登陆了A股市场,但是,直到2011年,公司年度净利润才达到亿元级。2012年至2015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亿元、2.84亿元、3.18亿元、3.84亿元,表现一般;2016年、2017年,净利润分别为4.85亿元、6.62亿元,2018年开始,净利润进入10亿元级,2019年以来,净利润持续增长。
近年来的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金赛药业。
Wind数据显示,上市以来,长春高新实现的净利润累计数为201.55亿元。
虽然累计盈利超200亿元,但长春高新分红较为吝啬。上市以来,公司累计派发的红利为19.37亿元,整体分红率仅为9.61%。其中,2021年、2022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7.57亿元、41.40亿元,分红数分别为3.22亿元、4.05亿元,年度分红率为8.56%、9.77%,均不到10%。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有投资者称,长春高新每年分配的红利太少,建议按30%比例分红。
二级市场上,2021年5月17日,长春高新的股价一度达到523元/股,到2023年10月20日,股价跌至129.69元/股,较2021年5月17日的高点下跌了75.20%。近五个交易日,长春高新的股价实现了五连涨,10月27日收盘价为150.64元/股,但仍然较2021年5月17日的高点下跌了71.20%。
目前,长春高新的市值约为610亿元,较2021年5月17日的2118亿元缩水了整整1508亿元。
长春高新剥离地产业务仍未见实质性进展。2023年4月17日晚,长春高新公告,公司与控股股东超达集团签署了《附生效条件的股权转让协议》,公司拟24.20亿元价格向其出售高新地产100%股权,超达集团拟通过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筹措本次收购资金。如果此次顺利完成对房地产业务的剥离,长春高新将成为一家纯正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8月24日,长春高新在电话会议中表示,关于地产公司股权转让,鉴于公司控股股东需要通过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方式募集资金用于支付此次交易对价,综合考虑相关融资方案要求及公司目前股票价格等实际情况,目前相关工作暂缓。
10月17日,针对投资者提问剥离地产资产事项时,长春高新方面回应称,如有达到信息披露标准的情况,公司会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履行披露程序。
来源:长江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