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国内啤酒行业头部企业青岛啤酒(600600.SH,0168.HK)陷入“小便门”风波。
10月19日盘后,一段关于青岛啤酒员工爬进原料仓小便的视频在网上流传,一度冲上热搜。
青岛啤酒及当地相关部门迅速回应。截至目前,事情真相如何,尚不得而知。
近年来,青岛啤酒积极推进高端化转型,从实际效果来看,不算明显。
青岛啤酒一直有着不错的盈利能力,今年上半年,公司盈利34亿元左右。然而,二级市场上,股价与之背离。年内,股价跌去了逾20%,市值蒸发了360亿元。
备受关注的是,年初以来,青岛啤酒的董事长、总裁带头减持套现。另有5名董监高披露了减持计划,尚未进行减持。
频遭投诉高端化之路不顺
因为一段视频截图,青岛啤酒上了热搜,并引发市场对产品品质的质疑。
10月19日,一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疑似青岛啤酒三厂,一名戴着安全帽、穿着工装和白色工作靴的工人,攀爬进入原料仓内部后,竟然毫无顾忌地小便起来。
由于图象模糊,仅从视频看,难以确认是否为青岛啤酒三厂,是否为该厂工人等,均不能确定。
10月20日晚间,青岛啤酒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宣称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目前,该批麦芽已经全部封存。公司将加大管理力度,确保产品质量。
“小便门”真相有待权威部门揭开,无论事件真相最终如何,都让消费者对青岛啤酒的产品品质更为关注。
10月20日晚间,一分析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如果视频截图反映属实,确实青岛啤酒三厂工人在小便,那就属于较为恶劣事件。消费者会去想,以前有没有过,是否经常性发生?青岛啤酒的品控干什么去了?结果势必对青岛啤酒的品牌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如果最终确认不是青岛啤酒三厂工人所为,事发也不是青岛啤酒的厂区,或者说是恶作剧,刻意“栽赃陷害”青岛啤酒。那么,为何要陷害青岛啤酒?青岛啤酒事发做错了什么?这一事件,也将对青岛啤酒品牌产生一些影响。
近年来,中国啤酒市场基本上处于存量市场状态,青岛啤酒采取发力高端市场策略进行突围。但是,公司的高端化之路走得并不顺。
业内人士称,青岛啤酒的主品牌销量主要来自于6-8元的次高端产品以及5-6元中端产品,而8元以上的高端及以上产品的贡献相对较小。
财报显示,2019年,青岛啤酒主品牌青岛啤酒共实现销量 405.1 万千升,同比增长3.49%,其中“奥古特、鸿运当头、经典 1903、纯生啤酒”等高端产品共实现销量 185.6 万千升,同比增长 7.08%。2020年,主品牌青岛啤酒共实现销量 387.9 万千升,高端产品实现销量 179.2 万千升,同比分别下降4.25%、3.45%。
2021年,公司高档以上产品共实现销量52万千升,同比增长14.2%。2022年,青岛啤酒的披露口径发生了变化,将中端产品与高端产品合并统计。当年,主品牌共实现产品销量 444 万千升,同比增长 2.6%,中高端以上产品实现销量 293 万千升,同比增长 4.99%。
今年上半年,公司主品牌共实现产品销量 281.2 万千升,同比增长8.2%,中高端以上产品实现销量 197.5 万千升,同比增长 15%。
那么,公司的高端产品销售的真实情况如何呢?外界不得而知。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