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减值损失54亿两年翻倍
一半以上的资产是应收款项,带给陕建股份的,是坏账损失和现金流承压。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陕建股份的信用减值损失(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减值损失)分别为24.12亿元、41.92亿元、54.56亿元,持续增长,且两年翻了一倍多。
同期,中国建筑的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33.42亿元、92.11亿元、85.92亿元,上海建工的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12.10亿元、15.28亿元、16.11亿元,四川路桥的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1.50亿元、0.63亿元、3.86亿元。
上海建工、四川路桥的信用减值损失明显低于陕建股份。
在坏账准备计提方面,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陕建股份的坏账准备余额为175.34亿元。
陕建股份回应长江商报记者称,公司的客户主要为政府、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整体客户资质良好。与同行业相比,2023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10.38%,高于中国铁建的8.55%、中国中铁的7.05%、中国电建的9.6%等,接近重庆建工的10.9%。因此,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与同行业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计提较为充分。
面对巨额应收账款,陕建股份主要的清欠策略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公司利益。
2020年度,陕建股份重大未决诉讼案件多达122起,且涉案金额均在1000万元以上。2022年,公司重大诉讼案仍达百余起。
2023年9月1日,陕建股份最新披露,公司及子公司发生的累计重大诉讼、仲裁事项涉案金额合计20.92亿元,涉及56起案件。其中,公司作为原告的诉讼34起,涉案金额15.68亿元;作为被告的案件22起,涉案金额5.24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56起案件中,除了一起案件的起诉/申请日期为2022年12月29日,其余案件均为2023年3月至9月间。据此判断,56起基本上属于2023年上半年新增案件,案由多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
与此同时,陕建股份还披露了此前的26起案件进展情况,部分案件一审判决,部分撤诉,部分结案。
值得一提的是,陕建股份于2021年4月13日起诉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涉案金额约1.20亿元,法院一审判决被告支付陕建股份工程款4844.65万元及利息,法院支持的金额远低于公司起诉请求金额。那么,这中间的差额,可能意味着是公司坏账损失。
上百起诉讼缠身,仅仅是咨询费及诉讼费,2021年、2022年,陕建股份就分别支付了1.19亿元、1.17亿元。
巨额应收款项未收回,影响的是陕建股份现金流。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6.69亿元、-35.75亿元、7.37亿元、-50.91亿元。2023年上半年的经营现金流净流出金额较上年同期增加36.76亿元。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9.44%,上半年的财务费用为8.76亿元,同比增加2.38亿元。
为了缓解流动性压力,目前,陕建股份正在推进发行可转债,计划募资不超过35亿元,其中10.5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
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陕建股份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31.64亿元、20.26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7.35%、1.52%,表现欠佳。
来源:长江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