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傅文昌、付水法及付文英和公司持股5%以上非第一大股东陈志山与江苏华英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华英”)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前者合计将4781.5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7.1141%)转让给江苏华英,转让价格为12.8852元/股,交易总价款约为6.16亿元。其中,傅文昌家族套现4.95亿元。
与此同时,傅文昌家族放弃所持股份的表决权,永悦科技控股股东变更为江苏华英,陈翔成为实际控制人。
今年6月,傅文昌及其一致行动人付水法又将所持永悦科技2160.72万股股份转让给北京合易盈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盈通丰泽三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转让价格为5.89元/股,总价款为1.27亿元。
今年7月3日,永悦科技披露,付秀珍计划清仓式减持。8月29日晚间,永悦科技披露,从7月25日至8月29日,付秀珍减持了3%股权,减持价格区间7—9.4元/股,套现8322.13万元。
付秀珍是高位减持。2023年6月20日至8月18日,永悦科技股价从5.88元/股涨至11.49元/股,区间涨幅为95.41%,基本上翻倍上涨。
市场好奇的是,永悦科技的股价大涨与付秀珍高位减持,二者究竟有没有关联?难道纯属巧合?
8月30日至9月22日,永悦科技股价从9.82元/股跌至7.02元/股,跌幅为28.51%。当然,股价跌幅较大与上述合同备受质疑及终止有关。
有市场人士质疑称,永悦科技股价大涨,是永悦科技与畅达公司演双簧,拉抬股价,配合付秀珍减持,进行变相利益输送。傅文昌家族系列减持后,其合计持股比例与江苏华英的持股比例仍然较为接近。傅文昌家族减持退出,有利于陈翔巩固其控制权。至于股价先于3亿元合同签订大涨,可能是消息提前泄漏,合同故意迟签。
永悦科技披露上述合同后,股价就开始持续下跌。
对此质疑 ,长江商报记者向永悦科技发去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时止,未获得回复。
畅达公司的谜团难解
江苏证监局对永悦科技及陈翔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而合同的另一方畅达公司似乎逃离了监管。
市场一直不能理解的是,一家县属国企,为何要参与到永悦科技的这场资本局中。畅达公司是否与永悦科技及陈翔有某种关联?
有投资者称,永悦科技与畅达公司签订的3亿无人机合同可能部分真实,在款项支付履行方面可能会有“变通”。
永悦科技传统主业为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但经营业绩不佳。2019年至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从6.08亿元下降至2.96亿元,连续四年下降,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分别为0.24亿元、0.06亿元、0.06亿元、-0.40亿元,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0.16亿元、-0.07亿元、0.01亿元、-0.41亿元。
2022年,永悦科技陷入亏损,2023年上半年,其净利润为-0.18亿元,仍然亏损。
无人机业务是陈翔打造的第二增长点,也是公司突围的突破口,成为其重要的转型方向。公司称,寄望向无人科技产业方向进行拓展和探寻,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发展动能,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公司多元化发展。
2023年8月9日,永悦科技披露,向永悦智能增资1.88亿元,增资后注册资本增至2.13亿元。
从这些信息看,永悦科技打算大力发展无人机产业。
上述投资者称,平舆县计划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永悦智能,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永悦科技提出的条件是向当地销售5000台无人机,购买无人机的价款无需支付,当地以土地、政策等方式变相支付。这也是畅达公司出面签订无人机采购合同的原因。
对于这一猜测,长江商报记者向永悦科技发去了采访函,也未获得明确回复。
3亿无人机合同背后,究竟隐藏了哪些猫腻,为何不能大白于天下?诸多谜团,仍然待解。
来源:长江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