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义财被羁押后,拥有雨润食品、中央商场两家上市公司,综合实力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12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8位的雨润集团,快速陷入困境。
祝义财被监视居住后的一个月,雨润集团副总裁段斌、中央商场监事罗凌先后宣布辞职。2016年10月,雨润食品总裁、中央商场董事祝义亮也宣布离职。2015年9月,祝义才持有的4.77亿股中央商场股票被司法冻结。次月,雨润食品又爆发了13亿元的债务兑付危机。2016年3月,“15雨润CP001”债务违约;2016年5月,“13雨润MTN1”到期本息兑付存在不确定性。后经多方努力,这两笔债务最终得以兑付。
到2018年6月底,雨润食品未偿还的银行贷款及其他贷款为73.28亿港元,未能满足若干银行贷款共56.96亿港元的契诺。
与此同时,中央商场及雨润食品均大幅亏损。2018年开始,中央商场盈转亏,当年净利润亏损3.40亿元,到2022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连续五年亏损。雨润食品从2015年开始亏损,当年亏损29.76亿港元。2019年底,雨润食品的资产负债率高达113.60%,已经资不抵债。
祝义财回归后,积极推动雨润集团债务重整,以求新生。
据披露,雨润系482家公司,资产估值总额1273.04亿元,负债总额为1178.51亿元。
2022年1月28日,历时一年多,雨润集团重整案终于落地,南京雨润等44家公司重整方案以99.72%的高票率获得债权人表决通过,由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裁定生效。此前的2021年12月31日,雨润控股等78家公司的重组方案也由法院裁定通过。
根据方案,为了一揽子解决雨润债务问题,祝义财搭建了证券化平台“雨润精选”,注入了食品加工和农产品物流两大核心主业。雨润集团的普通债券分三种方式清偿,30万以内的用现金一次性清偿完,30—300万的由雨润集团在5年内还完,超过300万的则采取“以股抵债”的方式清偿。
重整后,“新雨润”的股权结构为,雨润集团持有雨润精选33%的股份,37.29%的股份用于清偿债务,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持股7%,此外还预留有两个股份池,其中1号股份池占7.15%,2号股份池占15.56%。
一场新的孤注一掷式豪赌
为了求生,祝义财进了一场新的孤注一掷式豪赌。
上述重整方案是有附加条件的,这一条件,也是祝义财画的一个大饼。如果雨润精选2026年净利润达到承诺的50亿元,则预留股份池中的股权奖励分配给雨润集团。反之,预留股份将全部补偿分配给债权人。
此外,重组后的新雨润,如果不能在2027年年底前成功递交上市申请,雨润集团须按以股抵债的价格回购债权人手中的全部股权。届时,如果雨润集团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回购债权人的股份,债权人有权要求处置相关资产用于偿债。
毫无疑问,这是祝义财的孤注一掷,如果画的大饼到期不能实现,他将面临彻底出局命运。从这方面看,祝义财已经没有选择,只能赢不能输。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祝义财的精明之处在于,这一赌局,他给自己争取了长达五年的宝贵时间。此外,回购股份并非一次性回购,回购期限长达10年。这一时间,给了祝义财足够的腾挪空间。
当然,想要顺利过关,祝义财绝对不会轻松。
目前,雨润系尚未脱困。单纯从上市体系资产看,雨润食品的亏损虽然在收窄,但并未真正转好。
2020年至2022年,雨润食品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2.94亿港元、84.91亿港元、21.70亿港元,接连大幅下滑。对应的净利润为-20.19亿港元、30.60亿港元、-0.15亿港元。2021年大赚源于34.63亿港元的非经常性损益。上述同期,公司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亏损20.76亿港元、4.03亿港元、0.34亿港元,持续大幅减亏。
中央商场的经营也在向好。2019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亏损5.88亿元、5.44亿元;2020年至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0.45亿元、-0.53亿元,扣非净利润为-0.26亿元、-2.02亿元、-0.80亿元。
今年一季度,中央商场实现的营业收入为6.38亿元,同比下降7.01%,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29亿元、-0.30亿元。今年7月14日,其发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的净利润预计为600万元到900万元,同比增长22.40%到83.61%,预计扣非净利润为685万元到985万元,同比增长538.68%到730.80%。
扣非净利润扭亏为盈,且二季度至少盈利0.36亿元,这可能是中央商场经营向好的拐点。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祝义财向中央商场和雨润食品分别交班给儿子祝珺、女儿祝媛。四年过去了,两家公司均艰难地实现了平稳过度,且都有向好迹象。
只是,不知道祝珺、祝媛能否给祝义财提供助力,祝义财能实现绝处逢生吗?
来源:长江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