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资标的未来三年业绩承诺“亏损3000万”
此次高鸿股份拟增资收购的国唐汽车,主业为新能源客车,产品覆盖新能源公交车、专用车、无人驾驶客车、无人驾驶集运车、无人驾驶矿卡等。
看上去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实际上公司的基本面存在很大疑问。
2022年,国唐汽车营收5.88亿元,净利润为-2113万元,6.69亿总资产中,负债为5.7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6%。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国唐汽车新增的应收账款约3.02亿元,占同期全部营收高达51%,过半收入是应收款。
今年一季度,国唐汽车实现营收仅454万元,净利润为-381万元,负债率仍达85%。
更奇葩的是,按照交易双方的约定,2023年至2025年,目标公司承诺净利润分别为-2389.31万元、-742.80万元和118.14万元。也就是说,未来三年国唐汽车即便完成承诺业绩,也将亏损3000万元。
高负债率、连续亏损,且未来三年仍将继续亏损的公司,高鸿股份仍将以2亿元、138%的增值率,进行增资。
主业连亏4年 3年靠财技扭亏
实际上,不单是收购标的,高鸿股份自身的主营业务长期以来也羸弱不堪。
2019年至2022年,高鸿股份收入规模震荡下行,扣非净利润持续为负;今年上半年,公司预告归母净利润330万元至430万元,同比下降98.74%至98.36%,扣非后依然净亏损。
主业连续亏损的同时,归母净利润却有三年为正,背后与公司的财技密不可分。

2019年,高鸿股份投资净收益2.59亿元,其中处置其他非流动资产取得的投资收2.51亿元;2021年,公司资产处置收益1.55亿元,其中基本为无形资产处置利得;2022年,公司再次取得投资净收益3.09亿元,其中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达3.5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高鸿股份大股东电科院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大唐电信,也是不停依靠变卖资产扭亏的相似“盈利”套路。
即便如此,高鸿股份2022年度财务报告还是被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公告显示,2023年1月,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裁定高鸿科技、上市公司共同支付实道公司货款约2.83亿元以及逾期付款违约金、案件受理费及财产保全费。截至2022年12月31日,高鸿股份因该诉讼被冻结银行存款约2.67亿元,募集资金账户也被冻结。
千疮百孔之下,公司大股东已经开始“跑路”。
今年5月,高鸿股份主要股东电信科研院和大唐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先后宣布拟减持不超过2315.72万股和405万股公司股份,分别占总股本2%和0.35%。
值得注意的是,电科院目前一共仅持有12.86%的股份,而大唐高新创投则直接清仓式减持。
来源: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新浪证券 作者:昊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