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表示,绿竹生物融资之时,恰逢国内创新药高景气度,估值一路高涨。不过,随着创新药挤出泡沫,包括A股的创新药板块持续调整。曾经一级市场给予的高估值在当下的二级市场被打回原形,绿竹生物的股价才出现了上市即破发,甚至一度腰斩的情形,一二级市场估值出现倒挂。
三年净利累亏14.38亿
公开资料显示,绿竹生物于2001年成立于北京,是一家致力于开发创新型人类疫苗和治疗性生物制剂,以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并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生物技术公司。
不过,公司的核心产品仅一款代码为LZ901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绿竹生物表示,这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具有四聚体分子结构的带状疱疹疫苗,用于预防年龄为50岁及以上成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带状疱疹。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寄予厚望的LZ901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目前仅完成II期临床试验,计划于2023年第二季度启动主动对照III期临床试验(将LZ901与Shingrix?进行比较)。
也就是说,截至目前,绿竹生物未有一款产品实现商业化,尚未进入收获期。除了上述最具商业化希望的LZ901外,根据招股书,绿竹生物目前还有2款在研产品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此外还有4款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近三年来,公司在研发开支方面的投入累计1.5亿元。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566.5万元、4298.3万元、9142.6万元。
不过,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绿竹生物的亏损逐年扩大。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74亿元、5.39亿元、7.25亿元,共计14.38亿元。
对此,绿竹生物表示,绝大部分亏损净额来自研发开支产生的成本、行政开支及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公平值亏损。根据招股书,2020年至2022年,公司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公平值亏损高达1.65亿元、4.41亿元、5.52亿元。
对于亏损情况,绿竹生物还坦陈,预计净亏损将于2023年大幅增加,主要是其推进管线的开发,并预期研发开支将不断增加。
来源:长江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