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公司分别对北京科瑞、北京东华、北科亿力计提商誉减值准备0.31亿元、0.35 亿元、0.72亿元,四家标的公司合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79亿元。
与收购相关的是,2022年,东方国信转让英国子公司Cotopaxi Limited股权产生投资损失2389万元,转让子公司北京区块节点科技有限公司股权产生投资损失1250万元。参股子公司北京摩比万思科技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产生投资减值950万元。欧元汇率下降,公司欧元贷款2200万元因早期锁汇产生汇兑损失2259万元。
东方国信于2011年初登陆A股市场,借助并购,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曾实现了连续8年快速增长。但从2019年开始,营业收入增速放缓,并在2020年、2022年出现下降。净利润连续2年下降,2021年净利润与2020年基本持平,2022年则陷入上市12年来首次亏损。
毛利率连续三年下降
与近年来经营业绩下滑相对应的是,东方国信的毛利率接连下降。
东方国信主营业务是为客户提供企业级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平台、产品、服务及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从营业收入构成看,按产品分类为定制软件开发及服务、系统集成业务、软件产品、数据服务、云计算业务。
作为一家软件型企业,在研发方面,东方国信称,其坚持自主可控,聚焦核心技术,持续进行产品优化和技术融合。为此,公司的研发投入不少。
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6.11亿元、5.61亿元、5.92亿元,合计约17.6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9.26%、22.71%、25.86%,均超过20%。
截至2022年底,东方国信的研发人员数量为3810名,同比增长3.56%,占期末员工总数的41.70%,较上年的42.35%下降0.65个百分点。
备受关注的是,在研发投入的会计处理方面,东方国信的做法让人心生疑虑。
2020年至2022年,东方国信资本化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74亿元、3.30亿元、3.63亿元,合计约10.67亿元;资本化研发投入占研发投入的比例分别为61.21%、58.88%、61.21%,占当期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123.75%、109.34%、-100.40%。
市场质疑,2020年至2022年,如果东方国信的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净利润将出现连续三年亏损,因此质疑公司在借助研发投入调节利润。
让人意外的是,虽然东方国信研发投入不菲,但公司的综合毛利率持续下降。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6.48%、40.36%、31.07%,2019年,其毛利率为51.14%。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净利润率分别为14.99%、12.42%、-16.01%。
此外,东方国信的存货变动与营业收入并不同步。
东方国信的存货主要是向供应商购买劳务,2020年至2022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余额持续增长,分别为5.13亿元、7.88亿元、9.26亿元;2022年存货同比增长17.51%,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33%。
针对存货异常现象等,5月8日,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向东方国信下发问询函,要求说明存货余额变化与营业收入变化不匹配的原因及合理性,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等。
来源:长江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